北京市级奖几乎都有家长代劳成分,还有评委会专家背书等等

【本文来自《这是要从小培养萝卜坑习惯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北京现在这种市级奖几乎都有家长代劳成分,还有评委会专家背书等等。

这种镀金不会直接加分或者点招,是一个弧线比较长的利益关系。

一个是履历好看,和学校建立利益共荣关系。

履历好看在学校容易担任班干部、队团干部,便于学校打造有特长的“好学生”。

校级全优生、优秀干部,履历过硬的才有足够的差异化,推送到区里竞选少先队三四五星章、区三好、市三好等等。

区里、市里这些好学生评选很多,这么多学校瓜分,得有足够实力(镀金)的学生代表学校。而学校一般都有自身特色,学生镀的金也要符合学校特色。

再有就是骨干教师也是学校要推的,骨干教师要录公开课,要有特色教科研究,这就需要趁手的学生顶上来录课做活动。一般也都是选金镀得好的,最好是自己班里的或者自己负责活动的干部。

这样,学生镀金和学校就建立了牢固的共生关系。

学生获得区级市级头衔,比如市三好,这可是实打实有升学大用的。学校和骨干教师获得相应评级评价,巩固名校地位。

第二个是凭家长关系,孩子进圈子。

混得好的,比如有高级别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名额有限,孩子谁去谁不去,这都排着号呢。

再者就跟mba班差不多,互相输送利益,互相背书。也不仅是孩子的事情,包括家长之间、家长与组委会、专家之间等等。

不过呢,现在给孩子镀金要多层次多方位,仅有某一方面根本不够。

至少,孩子还要混志愿者圈子,现在评选非常看重。志愿者活动平时要参加,假期要参加,这名额也有限。尤其有去外埠的活动,都是刷履历的好机会。

还得练朗诵主持表演唱歌,为了关键时候能上台亮相,什么都好但怯场,学校老师肯定不推这样的。

家长还得会写材料会拍剪短视频。写的材料水平要能过正规少年儿童刊物的编辑关。学校一般都有自己的合作刊物,编辑会找老师约稿,代表学校上刊是有稿费的。短视频得好设备横屏标准格式,还要有配音配乐片头片尾字幕旁白解说,最好能有较高审美,作出电影或者mv效果。不能拿手机竖屏一录,快剪加五毛转场效果。

那种特别高的圈子不好进,没有拿得出手的资源一般也进不去。一般家庭有一般家庭的玩儿法,需要一些运气和机缘巧合,比如正好是一般又不差的学校,学校主推的骨干老师是孩子的班主任之类。加上学习好,推荐区三好很容易,市三好也有可能。

总之,北京除海淀牛校还在深卷学习之外,其它区其它中等靠上的学校都改这么玩儿了。小升初是看这些的,传统好中学尤其是新建校区现在最郁闷的是生源不可逆的烂,他们在本学区招不满,想办法抢头部生源,除了学习,挺看重学生履历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