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16:8饮食,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91%?

来源:营养师顾中一

最新研究提示,16:8 限时禁食法跟心脏疾病死亡风险大幅增加有关

16:8 作为一种间歇性断食的饮食模式,就是让人 1 天之内只有8小时可以吃东西,另外16个小时禁食,只能喝水。

16:8 饮食法主要用于减重,很多研究证实,它确实能帮助超重和肥胖人群减重,改善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也有一些动物研究发现包括16:8 在内的间歇性断食或有助于延长寿命。

500

但最新一项涉及2万多名美国成年人的研究发现,跟正常在 12-16 小时内进食的人相比,坚持每天在 8 小时内进食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 91%。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比例了。

对于已经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或比较严重的慢性病的人群,即便每天进食时间放宽到 8-10 小时,心脏病及中风的死亡风险也会增加 66%

而且,这种饮食模式也不会降低全因死亡风险。在癌症病人中,每天进食时间超过 16 小时反而与患癌死亡风险相对较低相关。

这项研究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作者钟文泽(也是我的老熟人,以前我也科普过他的一些研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跟正常在 12-16 小时内进食相比,限制进食时间跟长寿无关。”

总之,16:8饮食法可能暗含未知的风险,大家在饮食模式的选择上要更谨慎一些。

500

如果你准备尝试或者说正在尝试这种方法,建议你在 8 小时内尽量吃健康一些的食物,选择那些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食材多样化一些,营养密度高一些,不要老吃那些垃圾食品。

另外你一定得重视力量训练。千万不要觉得 16个小时不摄入热量就不去运动了。

保证高蛋白质和力量训练结合,可以防止你的肌肉力量的减少。

如果是女性,可能还要警惕长时间空腹对你的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会增加胆结石等疾病的风险。

后续@营养师顾中一 又补充说:

(以下是语音转文字)大家好,现在是北京时间3月20日的0点整,今天傍晚的时候我发了一条视频,当时是我有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个BBC的报道,是有关于16:8这种限时禁食的。

就是8个小时吃东西,16个小时空腹的这种进食方法,在一个流行病学研究当中发现会增加死亡率,显示的是心脏病死亡风险会增加90%,同时如果你本身有心脏病的话,死亡风险会增加60%多。

那条视频确实是我花的精力比较少,因为它本身就只是在一个年会报告中进行了摘要分享。

但我说实话,当时我的反应是觉得挺好笑的,是作者叫钟文泽,然后觉得正好跟我认识数码区的博主叫同一个名字,我就解读了一下这个结论,就着相关的建议给大家提了点醒,就发了一个一分多钟的视频。

但是挺有意思的,一个是这个就是姓钟这个姓,然后又是上海交大的,又是做流行病的,我觉得好像跟我一个熟人挺像的,我那熟人叫钟胜利,也是做流行病的,也是做营养的。

我就在我微信上搜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个人真的是同一个人,以前我叫的是他的网名[允悲]​

我晚上我就给他留言,我说天吧!你现在已经是上海交大的流病系主任了?

他低调地跟我说,哪里哪里,交大官网上那个介绍已经是几年没更新了……

我说:你看这个研究有没有什么你该补充的?

他说确实也没想到闹了这么大一个风波,他觉得还是得强调一下,毕竟这是一个流行病学研究,它是一个相关性,没有一个因果关系的证据。如果是面对公众,他还是想强调吃什么比什么时候吃更重要。

但是网上有很多人在我的视频底下评论说不靠谱,我们要看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要看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但是如果真的懂的人会知道,你怎么做这样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真的找两拨人去这样去吃,短期还可以,但你怎么观察到最终的硬的结局?

你可能只能观察到这短期之内,比如三个月或者最长一年,好像这一组的人他们体重下降了,他们好像血压下降了,他们好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了,理论上认为这个就更健康了,这就已经是很过硬的临床试验了。

但是你观察的并不是说它的心脏病发生了,或者它的死亡率增加了还是下降了。

在流行病学研究当中,像现在这个是一个2万多人的美国人群的经过问卷的调查,确实有很多不靠谱的地方,比如说大家本身记忆回忆你的饮食可能就记得不准。

其次你吃的这个东西它是根本不是说给你一份标准的餐让你去吃,而是你一个回顾性的东西,等于说量具计量的方式就很模糊。

最根本的就是它这么一个简单的前瞻性的这么一个流行病学的一个研究,它确实是不能证明因果关系的,它只是发现的是这么一个相关性。

只是说在筛选人群特征的时候,我们可以尽量的选取,比如说基础的疾病情况,它的BMI情况,体重情况,他的一些基础的其他的一些身体情况,包括他的职业,他的受教育程度收入等等这些信息,很多时候可以稍微校正一下,尽量选取因素比较接近的人群,但是毕竟他是单纯从证据等级来说,流行病学证据是不如临床实验的,也很难证明因果关系。

现在当然有一些更多的方法,可以让它的可信度更高一些,但是现在但是一般的流行病学研究来说,我们只能发现相关性。

但是它的优点还是我们关注的是这么一个硬结局,已经看的一个大的趋势,到底最终落到疾病上,落到人死没死上。

第二点就是样本量也很大。第三就是我们看它影响有多大。我在视频当中也说了,我觉得如果影响是20%的话,大家就不用太在意,落到你一个人身上概率很低,但是现在是多了90%,哪怕背后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是就从这么一个接近翻倍的风险来看的话,我觉得还是挺可怕的了,还是值得关注的。

所以我觉得把这么一个结论跟大家讲一讲,我也没有过度的解读,最后还是提醒大家回到我们证据更充分的均衡的饮食模式上,然后注意一下,就算你想采取这种16:8,你也得吃的更有营养一些,注意一下食材的多样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