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式表演爆火,顶级富二代姚安娜当了演员,有富二代去当医生的么?

这几天看到小红书上铺天盖地的模仿姚安娜吃鸡式表演的视频,给我看乐了。

500

《猎冰》电视剧里,她一成不变的表情、虚假夸张的动作、尴尬无比的台词,仿佛在诉说着她拙劣的演员功底。

500

其实,作为华为二公主、任正非的掌上明珠、中国的顶级富二代,她本可以活的轻松一点,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轻轻松松进入华为工作,准备子承父业。

500

姚安娜与比利时王子

然而,她却选了更为艰难的一条路,成为一名演员,承受无数的评价和恶意,单身这股选择自己喜欢道路的勇气就值得我们赞赏。

虽然演员功底一言难尽,但不得不说,她踏实本分的样子,不营销不炒作的态度,面对汹涌舆论的坦然,也不得不让人另眼相看。

500

中国的富二代们,大部分都是国外名校上个学,然后回国继承家业,但也有少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路。

那么,有没有富二代学医的呢?

众所周知,在中国学医,是一个很苦、周期很长,某些时候甚至是吃力不讨好的职业,多数医生就是挣份薪水、养活家庭,所以临床医学大部分都是中产以下家庭的孩子选择的专业。

但是,也确实有少数的富二代学医的。

我见过两个,刚好代表了两种类型:家长驱动型和爱好驱动型。

一个是我的研究生同学。

小姑娘是内科专硕,我是副区队长,有一次她来找我办一个文件,一来二去就认识了。

有一次下班刚好遇见她,我问她一起回宿舍么?她说,不了,她要回家。

我问她家在哪里。

她说不远,就在旁边。她指了指附近的一栋豪华楼盘。我后来偷偷用贝壳APP看了一下,哦,均价2000多万吧。

后来知道她本身不是上海人,父亲搞房地产生意的,赚了一笔钱,于是在上海置办了几处房产。

“那你为什么学医啊?是喜欢么?”我不解。

“其实,我很不喜欢学医。我觉得值班太违背人性了,我现在四天一个班。我一想到要把人生的四分之一浪费在医院里,就觉得可怕。”

“那?”我疑惑更重了。

“其实,是我妈让我学的,她说家里不差钱,但是医疗系统没人,看病很不方便,所以想让我学医,让家里有个安全保障。”

我恍然大悟。

还有一次,我又遇到了她,聊起天问她周末去哪里玩了。她说去香港购物了,不小心把老爸给她的信用卡刷爆了。。。她花了几个w,而那个周末我去了网吧和朋友开黑,花了几十块吧。。。

行吧。后来我从朋友圈看到,小姑娘最后去了欧洲读博,滑雪旅游好不开心。后来好像进了公司,终究是没继续当医生。

另一个是我规培基地的老师。

其实,倒也没见过这位老师,是听胃肠外科的老师们瞎聊聊到的。

这位老师是泌尿外科的主治医生。泌尿外科是我们基地最卷的科室之一,优秀的人太多了。规培基地里上海本地的老师不在少数,在上海有房产的更是基本标配,那各个资产都上千万。

但谈起这位老师,这些上海土著们还是一副感慨上天不公的表情,是大家一致公认的富二代。

据说,这位老师有一次发朋友圈,住的是大平层,背景是外滩和黄浦江。还有一次朋友圈,是一个房间,专门用来摆乐高。

500

类似于这样的朋友圈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这位哥就是比你有钱的人还比你努力,听说他发了好几篇顶级的Paper,各种基金帽子也是拿到手软。

其实,有时候想想,也许富二代才是最适合学医的吧。

1. 没有生存压力。无论医学培养的体制多么长,就算是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培3年=14年的最长学医路,也有家里兜底,不需要你兼职赚钱养家。

2. 纯粹兴趣出发。很多人学医是当做一份谋生的职业,并没有很强的兴趣和动力,这也就导致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非常一般。而富二代学医很多是个人的选择和爱好,就喜欢做医生和搞科研的成就感,这样才能持续发力,取得成功。

3. 家庭背景兜底。富二代们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让他们进可攻,退可守。进可攻:想好好搞,那给你介绍各种导师,也不用害怕导师压榨,基金奖项也给你打好招呼。退可守:不想当医生了,好吧,那就回家继承几亿的家产好了。

500

富人子女学医比例不算低

我这辈子是没希望了,争取下辈子当个富二代,再去学医。

呸呸呸!都他么富二代了,我还学个屁的医啊,我要网红!我要游艇!我要海天盛筵!我要环球旅行!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