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各界人士畅谈“坚韧的中国”

500

近日,由当代世界出版社组织的《坚韧的中国》新书座谈会在京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认为,这本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潮头,以史观今、以今问史,直面新时代发展的突出矛盾、现实问题,以全新战略视角分析中美、中俄、中国与欧洲、中国与中东等的互动关系和发展大势,深刻揭示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质和发展内核,是一本“勃发着新能量的中国读本”。

以下为发言摘要:

陈小工(中央外办前副主任、空军前副司令员):《坚韧的中国》不仅是一本中国历史写实之作,更是社会各界研究中国历史的示范之作。希望书中关于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有益的理论探索,能够激发各界建设新时代、走好新征程的信心与决心。

单威(国家博物馆原书记、中国国家创新与战略研究会国际文化交流与研究中心主任):《坚韧的中国》告诉人们,民族兴衰寄于民心向背,国家复兴寄于审时度势。办好中国的事情,终究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做出正确选择。这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就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这本书展现了对中国历史、中华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成就的全新认识,提供了认知和宣传中国的新视界、新成果、新话筒。

江和平(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美总站负责人):《坚韧的中国》所阐释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与党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相印证,令人振奋。通观中国二百年历史会发现,国家强大和民族兴旺的关键在于自我革命。中国的坚韧就是在不断战胜自我中不断前进。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基于这个逻辑。

刘志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前驻京首席代表):《坚韧的中国》以宏阔的历史视角审视和思考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展开了一幅中国由落后走向先进、由弱小走向富强的时代画卷,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平凡的宝贵精神和卓绝实践,告诉人们,中华民族依靠团结与不屈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00

吴绮敏(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坚韧的中国》以大历史观剖析历史,以大发展观瞻望未来,对“弱则受列强欺、强则受霸权压”等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做了深层次思考,从历史回望中找到“镜子”,去汲取智慧和营养。

申小林(中国国新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国新咨询首席咨询师):《坚韧的中国》首次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定位进行了带有纵深感的研究探索。这有利于建立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有利于以科学的态度向国际社会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该书告诉国际社会,在中国变富变强的时代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顺。

胡敏(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社长):《坚韧的中国》既是对中国历史经验的深度反思,也是对中国前进道路的理性探寻。这得益于两位作者将对党忠诚和坚持思想解放相统一,以科学态度去分析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得与失。

巫宏标(国家税务总局特派员办事处巡视员):《坚韧的中国》从政治和战略思考的高度研究中国历史地位的变迁,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大逻辑。在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更需要这样的思考沉淀和创新传播,本书对探索中国的创新发展之路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价值。

谢茂松(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坚韧的中国》一书以“由远及近”的历史研究模式为载体,以“由浅入深”时代价值判断为主题,初步构建出一种新的关于“中国传承历史经验、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体系中永续”的话语体系。

曹斌(北京日报副总编辑):《坚韧的中国》反映出两位作者对历史与时代的深度感知,在信息海量化、公众舆论如此重要的今天,冷静而满怀信心的关心国运,对于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赵悦(万里智库理事长、资深媒体人):《坚韧的中国》一书以揭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为开篇,以动人和深遂的文笔勾勒出中华民族从近代到当代的波澜壮阔的奋进之路,其中蕴含的曲折起伏与伟大成就,相辅相成地凸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人民选择的必然性。

邱晓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主持人):读完《坚韧的中国》,我最大收获是,以一个普通人的朴素情怀仰望天下为公的精神高地,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道路,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更加全面地理解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道路。

朱登凯(太和智库副理事长、著名律师):《坚韧的中国》对中国崛起和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历史根源进行了深刻解读,对中国现实与未来进行了充满辩证思维的理论探索,是一本培养历史观、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发展信心的佳作。

邓海清(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坚韧的中国》中心思想和核心词是“坚韧”,正是因为坚韧,我们才有战胜各种敌人、应对各种挑战的民族精神底蕴。今天的中国处在成熟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时代大潮中强大起来,并在全球化环境下发展得更好,这本书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

斗伟(长安街读书会负责人):《坚韧的中国》出版发行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此书内容高度契合了总书记关于民族精神的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有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伟大斗争。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坚韧的中国》展现了中国从近代到当代的国家安全战略史、外交史,也在相当程度上展现了大视角下的中共党史。纵观全球,各个民族都有坚韧的性格,但坚韧性格的阶段性、民族性各有特色。中华民族特有的坚韧性格铸就了今日中国独特的大国影响力。有专家认为,《坚韧的中国》的叙述有一种纪录片的感觉,让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去领悟中国历史,以党和人民历经苦难建立千秋基业的历史为镜,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董少鹏(本书作者):我们写这本书,的确有清除“历史悲情主义”的考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经济社会政治等领域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也经历了不少考验和挫折,如何看待历史和如何评估当下,是做好当前事、谋划未来事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经历的苦难太多,付出的牺牲巨大,但即使在最低潮时期也有一批人在引领民族和国家向前走,这批人来源于老百姓并且和老百姓站在一起——这就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魂,也是最可宝贵的家底。在新时代,依然会面临种种困难挑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要在未来征途上“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地球村思维”观察全球事务,我们当然愿意和各国各地区的人们友好相处、互通有无、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但天下风云不一定都顺应人们美好的愿望,所以斗争也是一种必需品,斗争与团结合作并不矛盾。中国已经崛起,应当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倡导全球和平发展新思维,推动形成和平发展新模式、新框架。和平发展的中国更有力量,而不是相反;和平发展的中国也要开展必要的斗争,反霸反强权的历史使命并未终结。

《坚韧的中国——1840年以来的回顾与眺望》一书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由三个篇章构成,分别为“上篇:为什么输给自己”“中篇:国家角色的重塑”“下篇:新型现代化和新的引领者”。

该书作者董少鹏为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研究;窦国庆为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士后,上校军衔,长期从事军事战略理论和现实课题研究。两位作者合作,长项互补,展现出新的研究气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主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前主任赵启正,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中央外办前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前副司令员陈小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共同推荐该书。

500

本书已被评为北京出版行业协会2023年度“十大好书”第二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