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价格战只是开始

今天好几位朋友都来问我秦卖798的问题。琢磨还是真心实意的给大家说说我看到的2024第一波价格战。

首先这个价格既不是秦的极限,也不是我杀价的极限。12月已经能做到落地价不到8w,现在估计落地价好好谈,大概也就是7.5上下。反推基本就是车卖698,考虑下各种成本的变化,658应该是理论上的极限,但我估计一时半会不至于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这一轮跟着降价的已经出现了。但我认为只有秦最有底气打价格战。从21年延续至今,秦的销量决定了规模优势明显。一方面出现了五菱星光phev销量几个月都稳稳站住了8000+,(星光从纸面来看比秦更有吸引力,但毕竟还太新,过两年再说)另一方面23年为了冲300万的目标,没少压库存给经销商,24年的目标比23年还高一大截。所以不管你官价怎么定,经销商都得打折甩货,捂在手里只会越赔越多。

但不管怎么说,在能上绿牌的混动车里我只推荐秦,好歹买了几年,好歹满大街同款,其他的竞品再有后发优势也还不算在市场上证明了自己。

应对其他车型的挑战,秦无外乎两种选择1.换上更新的动力总成,更能用的智能化设备。2.利用积累的成本优势打价格战。我个人其实更希望看到前者,但dmi系统压榨油耗的边际效应有限,也由于试驾过远晚于秦上市的方程豹5的智驾,我很清楚第一条路很可能消费者不会有体感的提升更谈不上为此买两万块的单,只能老老实实走第二条。

很多问题拖一拖,确实可以靠时间解决。选车也一样,半年前纠结雷凌和秦,半年后不需要纠结了。如果没有高强度,大地理跨度,上山下河的需求,我推荐就买最低配,落地7.5w,开满六年就回本,毕竟多出来的驾驶辅助功能智能得很有限,连方程豹都能压着实线直挺挺地冲进旁边两根车道,所以不要对秦的辅助驾驶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也不认为这套时不时就发癫的辅助值小两万。

在这里和大家说个快速判断车辆智驾水平的办法,去4s试驾,要求销售小哥在城市道路开启智驾功能。如果上来就和你说自家智驾高速路才好使的,或者说试不了不让试在更新的,支支吾吾面露难色的一律按不靠谱判断,至今为止屡试不爽,无一例外。毕竟他比你开的多,也不希望你看到现眼而放弃买车。大方随便怎么试的一般下限有保障。

当然,如果你的用车诉求和我相同,我建议朝着11w以下砍价,买雷凌或者卡罗拉的双擎最低配。半年前我说时间会证明我做的功课不会白做,半年后我仍然还是这句话,且事实只会越来越明显证明买东西做功课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网络上看到价格被打下来的欢呼,但不知道有多少半年前已经买入秦的车主陷入了两难,有位朋友感慨了一句“半年时间把跑网约车的收入都赔了进去”,“赔这么多,想换车也不舍得了,接着开吧”,看到朋友想让家人过的更好一点,或者想买更新的车被锁死在一辆车上无法实现愿望还是有些唏嘘。但半年后的今天,包牌奔着7.5w的秦已经逼近极限了。

顺带讲个鬼故事,考虑到客观情况,国内的碰撞测试标准要做一些妥协,各家车企的良心成色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考验。

2023年事实证明不管怎么打鸡血,国内消化汽车产能也就是2500万很费力了,3000万的产能已经搞的市场消化不良。24年各家的计划如果都是真的,就是4000w打不住。那么问题来了,多出来的必须出海成功,如果不成功将迎来产业的噩梦,消费者短暂的狂欢。出海的路有没有那么顺,我持谨慎态度,尤其是新能源出海。有机会再给大家细聊,今天不展开。

2024祝各位消费者抄底车价成功,买车,用车愉快。也祝我们的汽车产业能造出越来越好的产品回馈消费者们的支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