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外交,我们需要给太平洋岛国钱吗?我的回答是…

【本文由“我不知道”推荐,来自《给南太岛国“画饼”不成,美官员又炒作中国“趁虚而入”》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中国什么事?美国人还是老一套冷战思维,美苏争霸,都是喜欢玩儿“金援外交”,实际上是附加政治条件的,给对方钱,要对方做某事。

中国最早没打开局面的时候,也用过,虽然达到了阶段性目的,比如援助阿尔巴尼亚打开欧洲缺口,在奠定新中国地位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援助越南,把老冤家法兰西帝国埋了,老美也踹出去了,美国不得不和我们合作,才有了改革开放的机会。

但是结果证明这种不对称的关系并不能长久——这里不再去喷对方白眼狼什么的,从根本上,老祖宗说的“交相利”还是对的。我们不遗余力给给钱,对方却是做事,双方的“账”永远抹不平说不清楚,而且这种交换是没有信誉基础的,还有排他性,关系的基础就有问题,来的快去的更快。

苏联、美国的金援外交,仔细看看成功的也不多。所谓“不结盟”运动,就是第三世界报团通吃这俩超级大国用的,因为不结盟,所以两头吃。

我们自己的经验,反而是那些做生意的,有来有回,关系稳得不行。阿尔及利亚,巴基斯坦,都是“黑卡会员”,它内部变来变去但是和我们的关系不变。

所以现在中国不搞老一套了,搞的是更先进的国家关系——互利伙伴。经济关系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是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是军事关系,不要一锅浆糊,每个关系都必须互利而不是单向输出。

虽然它看起来没有所谓盟友那么牛,但是付出的少,条件低,双方对对方的要求也低,关系反而更稳固。

大家知道,中国和我们的伙伴是有很多分歧的。如果是在过去不对称的盟友体系,早就翻脸了。但是在伙伴体系中,可以实现整体合作,局部分歧不至于影响整体。

军事上不要求对方,对方和我们就没有军事冲突,而且国防我们是靠自己的比靠谁都管用。政治上不要求排他性,反过来搞排他性的第三国就很难说服小国“一边倒”从而对我们施加影响。经济上中国很少再做那种直接给钱的援助,都是生意,通过互补性实现双赢,就很持久。

你看美欧军援个乌克兰,就搞得两边都油尽灯枯的。我们即便给别人援助,对方都是尽量给某种回报的,尤其一带一路以来,更加老练。虽然项目不是100%成功,但是“坏账”率并不高,而项目如果成功,就可以激活落后的伙伴国家的产能和价值,双方都可以赚。

我们需要给太平洋岛国钱吗?不需要,你想要钱,带着土特产来做生意就行了,援助能给几个钱呀。

所以我们和那么多第三世界国家一起发展,我们没有油尽灯枯,他们也没有。同时我们和很多所谓“美国盟友”也发展了关系,也是有收获的。

不是美国给中国机会,是美国自己路走窄了。还是那句话美国最大的对手不在外面,白宫国会山“华尔街”不给力。他整个国家的模式太落后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