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政绩只为升官,类似贪官还有几何?
据“澎湃新闻”报道,1月31日晚,由湖南省纪委监委与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忠诚与背叛——2023湖南正风反腐警示录》在湖南卫视播出。在电视专题片第一集中,湘潭市委原书记曹炯芳再次亮相忏悔。在电视专题片第一集中,湘潭市委原书记曹炯芳亮相忏悔;这是他继去年在《忠诚与背叛——2022湖南反腐警示录》出镜后,又一次亮相反腐专题片。
公开资料显示,曹炯芳,1964年5月生,湖南澧县人,研究生学历;1981年9月—1985年9月,在湘潭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学习;1985年9月—1988年7 月,在湘潭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7月—1992年8月,任湖南省委宣传部《学习导报》编辑;1992年8月—1999年8月,任湖南省委办公厅综合调研室干部、主任科员、副处级研究员、副主任;1999年8月—2001年5月,任湖南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级秘书;2001年5月—2004年2月,任湖南省委办公厅秘书处、信息处正处级秘书;2004年2月—2006年9 月,任湘潭市委常委、秘书长;2006年9月—2010年9月,任湘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0年9月—2013年5月,任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2013年5月—2016年3月,任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 2016年3月—2021年7月,任湘潭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21年7月—2022年3月,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秘书长。2022年3月3日,据湖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曹炯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湖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2年9月,湖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曹炯芳作出逮捕决定。
曹炯芳参加工作后不足16年,就爬上副厅级官位。此后又经8年2个月,成为正厅级官员。2016年3月,曹炯芳调任湘潭市委书记,为了“急于出显绩”“争取尽快搞副省级”,曹炯芳明知湘潭市的政府债务已风险预警,仍拍板决定违法融资举债,推行“精美湘潭两年行动”。曹炯芳承认:“在湘潭以后急于求成,就想尽快地见到政绩。”在错误政绩观的主导下,曹炯芳无视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对中央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要求置若罔闻,安排市政府违规出台两个红头文件,要求相关部门和平台公司,借PPP项目大肆违规举债,并强令市人大常委会出具决议,为违规融资举债“背书”。曹炯芳的滥权妄为,致使湘潭违规新增举债435亿元,财政不堪重负,形成33个烂尾工程,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曹炯芳忏悔道:“这是权力的滥用和私用,造成了今天的结局,这确实是难辞其咎的。”
去年播出的反腐大片《忠诚与背叛——2022湖南反腐警示录》曾披露,曹炯芳一方面大肆违规举债,导致湘潭债台高筑;另一方面大搞腐败,放任并支持胞兄在湘潭“提篮子”、揽工程,帮助其在融资过程中牟取利益;政治掮客文竹则打着他的牌子当起“地下组织部长”。曹炯芳还甘于被围猎,一步步落入了不法商人精心设计的陷阱。在曹炯芳被留置前,组织曾多次找他谈话,让其主动向组织说明问题,可曹炯芳执迷不悟,对抗调查,拒绝接受组织的教育和挽救。2022年春节后,曹炯芳觉察到组织会审查他,就与妻子邓某一起清点家中现金,将一些外币烧掉,企图躲避组织调查。
专题片还披露,曹炯芳一方面大肆举债,一方面大搞腐败。经查,曹炯芳涉嫌受贿2495万余元。就是这样一个贪权贪财的腐败官员,竟然还想着尽快升任副省级高官,最终不过是黄粱一梦。2022年11月,曹炯芳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等待曹炯芳的,是监牢敞开的大门。
可怕的是,像曹炯芳这样为升官而肆无忌惮制造政绩的贪腐官员在当下绝不止一个。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再勇在担任六盘水市委书记期间,相继推动兴建了23个旅游项目,其中有16个项目被贵州省列入低效闲置项目。当时李再勇为了建设这些项目,不顾当地财政实际承载能力盲目举债,仅债务利息一项就给国家造成了9亿余元的重大损失。他主政六盘水不过三年有余,却给当地新增债务达1500亿余元,给当地留下了极其沉重的包袱。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根源,就在于李再勇所想的不是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是他自己的“发展”——他认为自己距离中管干部只有一步了,他要为进入副省级行列而再加一把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李再勇凭着他在六盘水的“政绩”,果然如愿以偿,得以高升一步。2016年12月,李再勇在六盘水市委书记任上就荣升贵州省委常委,进入副省级行列;2017年1月任贵州省委常委、贵州省委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2017年8月任贵州省委常委兼贵阳市委书记;2018年1月进而担任贵州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22年1月任贵州省委常委、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数年之间,李再勇辗转腾挪,历任要职,所凭的似乎正是他给六盘水挖下的1500亿余元的大窟窿。
在当下的中国,像这样为升官而制造政绩的贪官究竟有多少?他们究竟给地方经济挖下了多大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