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快把南京人弄崩溃了……

作者 | Haibara

来源 | 视觉志

如果南京举办一场显眼包大赛,年度桂冠一定花落猪家。

从来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南京这样,常年被野猪送上热搜。

冬天尤其不安宁,山上食物匮乏,南京的野猪又开始下山“兴风作浪”了。

500

前段时间,南京长江三桥水域惊现一只“过江猛猪”。

这只野猪不仅泳姿灵活,游泳过程中主动避开多艘行驶中的轮船,它的游泳速度还很快,短短12分钟就游到长江对岸。

500

上岸后,它抖了抖身上的水,不回头地消失在夜幕中。

视频一出,网友纷纷感叹:“二师兄果然好水性。”

正在备考的网友从中得到些许激励:“猪都能上岸,我也可以。”

500

没过几天,南京某高校又出现两只野猪。

正值早八,在一群赶着去上课的大学生身影间,两只野猪在草坪上狂奔。

大学生们躲得远远的,心中却在纳闷儿:“野猪学长也快迟到了吗?”

在保卫处的帮助下,这两位迷路的野猪学长总算被送回山里了。

500

在南京,偶遇野猪已经见怪不怪了。

每隔一段时间,南京的野猪都要跑下山去城里看看,偶尔制造些新闻,将南京送上热搜,给全国人民一点震撼。

看着热搜上的南京野猪,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南京,到底哪来那么多野猪?

500

500

野猪,在南京狂飙

在南京,转角遇到的可能不是爱,而是野猪。

早在6年前,野猪在南京就已经刷足存在感。

2017年冬天,两头野猪出现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撒欢奔跑。

500

这一瞬间被学生做成表情包,流传在南京的各个大学群中,更有才的学生,已经默默将校徽上的貔貅换成野猪。

自此,南京大学有了别名——“九乡河野猪大学”。

500

去年9月,野猪又来造访南京大学。

这次野猪把全家都带来了,9只大小不一的野猪排着队,整齐有序地在校园的草坪上小跑。

多年间,野猪凭借坚持不懈的光顾,终于得到南京大学官方认可——

野猪萌萌的身影被印在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中,成了学校的“吉祥物”。

500

如果最初的野猪只是在南京校友圈里热闹,那么之后的“奶茶猪”可以说让南京野猪在全国打响名声。

2020年10月,一只不走寻常路的野猪,瞄准商场中的奶茶店,一头撞开店里的玻璃门,直冲向收银台,和服务员小姐姐“比赛跨栏”。

这一跃,“奶茶猪”一战成名。

这只野猪不仅将南京送上热搜,还亮相央视新闻,成功加深全国民众的刻板印象:南京的野猪果真不一般。

500

奶茶店的服务员小姐姐也顺势火了,她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热心民众打来的电话,向她打听那只野猪的下落:

“所有人都在问我,猪从哪儿来,猪要到哪儿去,我哪儿知道啊?”

500

从校园的后山到人群聚集的闹市,你永远猜不到,下一次,野猪会出现在哪里。

它可能出现在早高峰的地铁站。

500

它也可能闯进医院。

500

或是在居民楼中的某家门前驻足。

500

有时,它们也会遇到险境——

因为太肥,横穿马路时被护栏卡住。

500

南京民警也因此比其他城市的警察多了项特殊技能——抓野猪。

爬树、翻墙、下水沟是日常,套绳、钢叉、网兜全上阵。

500

为了野猪,民警们使出七十二重本领,用尽毕生所学。

500

民警控制住野猪后,压力给到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吹麻醉针。

吹麻醉针不仅是项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

工作人员上天入地,什么都爬,上房顶、钻涵洞,有时也会和野猪上演速度与激情。

有次,一只野猪中麻醉针后受惊跑了,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跟在后头,好心的路人借给他们电动车,他们摆摆手拒绝了,因为根本不知道野猪下一秒会窜到哪里。

果如料想的那样,野猪跑着跑着,突然扑通一声跳进河里,游向对岸,“它倒是轻松地过山过水,我们还要找桥绕过去。”

最后,工作人员跟着它足足跑了2公里,麻药才生效,野猪倒地。

500

这些闯入人类世界的野猪,大多会被送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因此有人调侃,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快成野猪园了。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

经过救助的野猪,一般都会回归野外。

但也有例外,有的野猪永远失去了回归野外的机会。

而罪魁祸首,是人类。


500

回不去野外的野猪

野猪出现在城市,是南京生态环境向好的证明。

南京多低山丘陵、河谷、湖泊,天然适合野猪生存。再加上,近些年,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南京的地理环境对野猪越来越友好。

野猪日渐逼近人类,隐藏在水面之下的问题也随之浮现。

南京八字山公园附近常有野猪出没,随处可见醒目的警示牌,提醒市民“请勿投喂野猪,靠近有危险。”

但有只野猪似乎成了例外。

它性情温顺,不怕人,来公园遛弯的市民经常提着一袋子水果和馒头投喂它。

投喂的人多了,野猪的行踪慢慢固定下来,每天清晨和黄昏,这只野猪准时下山,到达八字山公园,等候良久的市民纷纷递上食物。

有人将拍摄的视频发到网上,越来越多的人怀着好奇,带着食物,专程来看它,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同时观看野猪吃饭。

常来看望野猪的市民逐渐喂出感情,大年初一,还不忘带着梨和香蕉来给孤零零的野猪拜年。

500

和市民的愉悦满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八字山公园的管理人员脸上却不见喜色,反而眉头越皱越深。

他们担心野猪会攻击人,在公园附近设立很多告示牌,也经常劝说大家不要投喂,但都不见效,劝说有时也会遭到冷眼,“说多了,别人也会嫌烦的。”

直到某一天,警察和救护中心的人员赶到,将这只重达400斤的野猪送往红山森林动物园,这场投喂才画上句号。

野猪走了,留下一张红色的告示牌和一群失落的市民,“它走了,我们都很伤心,喂了一个月,都有感情的。”

500

人们最后一次得到关于这只野猪的消息是:不久后,它将会被送往野外。

然而,这并不是它的结局。

现实是,因为它习惯了人们的喂养,丧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再也无法回归野外,它的后半生将会在笼舍内度过。

500

野猪曾是“三有”保护动物,“三有”即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即使之后被移除“三有”名录,野猪仍然存在生态价值、科研价值。

它可以通过吃草或果实,带动植物的种子传播,翻土觅食的活动也有助于土壤的翻新和营养循环,野猪影响着整个区系植物的样貌和覆盖度。

可以说,我们所看到的森林的样貌,其实在被野猪悄无声息地管理着。

而现在,因为人类的投喂,那只八字山的野猪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生存价值。

这无疑是一个悲剧。

500

此外,不管野猪看起来有多温顺,它仍然具有攻击性。

野猪性情凶猛,胆小敏感,容易受惊并产生攻击行为。一旦野猪发起攻击,任何结果都是人所不能承受的。

八字山那只看似温顺的野猪,在救护中心时就已表现出攻击性。

如果没有第一时间为它提供食物,它就会用鼻子使劲冲击铁网,表达自己的不满。

更何况,闯入南京市内的野猪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

上个月,一只野猪闯进南京江北的居民小区后失控,四处乱窜,接连撞伤三人,伤势最重的男子被撞到两根肋骨骨折。

500

如果人类对野猪的投喂持续不止,会发生什么?

其他城市早已给出惨重的结果。

香港也是野猪出没的重灾区。2021年,香港野猪出没或滋扰事件已经达到一千多起,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市民主动的喂饲行为。

随着投喂增多,野猪的习性也发生改变,它们不仅会主动索食、翻找垃圾桶,还会攻击市民。

500

为了减少野猪数量,当地政府推出给野猪避孕、绝育等措施,这也让香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野猪进行避孕绝育的城市,但遗憾的是,依旧不见起效。

几乎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向市民发出无力地呐喊:

“请告诉他们,喂饲其实会危害无辜的人,不要再好心做坏事了。”

被野猪困扰良久的香港,至今仍没找到解决之道。

500

在城市化进程中,南京野猪上热搜不会是最后一次,即使不是野猪,也会有其他野生动物的出现。

南京野猪的问题,早已成为现代人如何与野生动物共处的新挑战。


500

最好的保护是互不打扰

不止是野猪,其他野生动物也常遭到人类的投喂。

也不知道为啥,善良的中国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路上见到动物总想着喂点啥,才能安心离开。

西藏可可西里的网红狼就是这么被喂肥的。

原本这只野狼瘦骨嶙峋,看上去像是饿了很久。过往的路人出于同情,便投喂它很多食物,视频被发到网上扩散,越来越多的人赶来看它。

短短几个月,这只野狼被喂得滚圆,还学会了对路人露肚皮撒娇,丝毫不见往日的凌厉。

500

看似是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暖心故事,实则却不尽然。

在一片和谐的声音中,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园长齐新章流露出担忧:

“我愿意相信投喂者的善良,但是善良需要理性的支撑,否则就可能好心做坏事。”

500

如果大量投喂长期存在,那么等待这只野狼,或是其他野生动物的命运将会是什么呢?

它们可能会变得和峨眉山的猴子一样,遭到人类唾弃。

峨眉山的藏酉猴,臭名远扬。

抢夺食物、拖拽衣服、围攻人类,甚至扇人巴掌,凶残顽劣至极。

500

没人记得最初的藏酋猴,也曾和金丝猴一样温顺可爱。

多年研究灵长类社会行为学的专家黄鹏真接受采访时说过:“没有科学证明,藏酋猴的性格要比其他猕猴更顽劣、更凶猛。”

性情的改变始于人类的投喂。

峨眉山景区还未开放时,藏酋猴就在此居住,最初是寺庙的僧人投喂,景区开放后,和猴子互动一度成为招揽游客的卖点,更多的游客加入到投喂猴子的大军中。

长此以往,猴群的行为逐渐出现变化:从最初的惧怕人类,到习惯投喂,最后产生恶劣的乞食行为。

人类的态度也从喜爱转向咒骂。

可最后为什么要由它们来承担沉重的骂名呢?

正如红山动物园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说的那样:

“动物能有什么错呢?它们只是活着。”

500

或是,和新疆那只网红小狐狸一样——某一天,死在荒野。

前不久,在新疆喀纳斯景区,有人发现此前在网络走红的小狐狸死在了雪地里。

500

生前,它曾被游客随意投喂。有人怀疑死亡原因很有可能是,人类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对它的肾脏造成负担,从而导致它肾衰竭死亡。

500

最坏的情况是,对人类生命造成威胁。

此前,一只尖叫的土拨鼠在全网爆火,顿时,一脸人畜无害的土拨鼠吸引来众多粉丝,大批人跑去和它合拍视频。

500

但人们却忽略了憨态可掬的面貌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土拨鼠,又称旱獭,是鼠疫的重要宿主。

上个世纪初,东北曾爆发严重鼠疫。

这场大瘟疫持续6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近6万人被夺去生命。

而这场灾难的源头就是旱獭。

如今,全国各地仍然有零星鼠疫的病例报告。

这个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瘟疫,从来就不曾灭绝。

野生动物长期在远离人类世界的地方生活,它们身上携带的未知病原体犹如潘多拉魔盒,一旦不慎触及,对人类的影响有可能是毁灭性的。

500

往长远看,当成千上万的人加入到投喂野生动物的行列中,影响的将是整个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的捕猎技能可能因为不必要而丧失,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一环发生断裂,不久之后就是整条食物链的崩塌。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一只野猪、一只野狼、一只猴子、一只狐狸、一只土拨鼠而已。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而这场无人在意的灾难,此时此刻,正在我们的当下被无数微小的行为所累积。

什么时候会发生质变呢?

也许就在下一次某个人的投喂后。

500

500

      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园长齐新章从专业角度分析和解读投喂野生动物的危害后,仍然有人表示不认同。   

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怀着善意去投喂野生动物的,这种善意就像是亲人总担心我们吃不饱的那种最朴素的情感,大家都想让野生动物生活得更好,更长久。

但我们都该明白,饱含善意的投喂只会害了他们。

野生动物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法则,对他们最大的善意不是亲近投喂,而是保持距离,互不打扰。

如果我们真的遇到需要帮助的野生动物,可以联系当地林草部门或者公安部门,会有相关人员对其开展科学救护。

而经过专业救护的野生动物,最后的归宿也是被放归野外,所有的救助都是为了最后的分离。

野生动物终究属于自然。

就让野生动物走野生动物的路,人走人的路。

这是对野生动物最好的爱,也是对人类自身最好的保护。

500

部分参考资料:

1.人物《狂奔在南京街头的野猪,结局如何?》

2.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当野猪在南京狂奔》

3.新民周刊《南京野猪又“狂”了》

4.半月谈《在城市公园里的“网红”野猪》

5.果壳自然《抢东西、打人,峨眉山的猴子为何如此“残暴”?》

6.中国新闻周刊《“猴管”来了》

7.原罪与救赎《不投喂那只狼会死?不能喂!》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Haibara

微博: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