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众多久没这么笑过了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国产电影最稀缺的是什么?

Sir想是喜剧片。

虽然有太多电影是摆明了要挠你的胳肢窝来的——

500

500

500

但这些电影只是把审丑和闹剧误以为是喜剧。

每年真正能让人开怀大笑的电影少之又少,甚至几年才出一部,一部爆款就能捧出一个顶流。

《疯狂的石头》黄渤,《泰囧》王宝强,《夏洛特烦恼》沈腾。

国产喜剧为什么少?

到底怎样才能让观众笑?

乍一听是笑声。

但仔细听,中国观众的笑声里分明都是含着眼泪说的一句话——

终于有人懂我了。

01

贺岁档《年会不能停!》,豆瓣8.2,5年来口碑最好的国产喜剧,目前票房4.94亿。

打工人日常,大厂黑话,狗领导。

年轻人终于看到有部国产片为自己出一口恶气了。

500

那些真正能引起共鸣的喜剧,永远是在敲击大众最关心的问题。

它或许不能解决。

但观众需要的也不是解决,仅仅是——

我吃的苦,没有被忽视。

《年会》里,年轻版胡建林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那是金色滤镜下的1998年。

然而现实中的1998呢?

是比《年会》裁员潮更加汹涌的——下岗潮。

这也是《甲方乙方》发轫的契机。

时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是韩三平,找到了第五代里最会拐着弯说话的冯小刚,邀请他以“下岗潮”为主题,拍一部再就业的贺岁喜剧。

但冯小刚想不明白——

我说:这样的题材有人看吗?不是所有的社会热点都能成为电影的卖点。下岗工人是没有心情去看电影的,在岗的人又不能理解下岗人的心情。

再就业,是国家层面希望看见的一出“喜剧”。

但真正能让老百姓,尤其是那些丢了工作的人笑出来的故事,是这样的吗?

冯氏喜剧的成功就在于,善于从下面想问题。

也是一个创业故事——

几个游手好闲的北京小青年,开办“好梦一日游”公司,甭管你是名人老板,还是厨子流氓,只有你有梦想,一概帮你实现。

500

500

可鼓捣到最后,创业变慈善。

钱挣到多少不知道,倒是收获了满墙的锦旗,还差点把房子都给让出去了。

500

你说,这样的片子放在今天。

谁不得说一句悬浮啊。

可是在那个年代,观众却觉得——

在社会走向功利,人心开始浮躁的年代,《甲方乙方》却是那么的真诚温柔。

它是那么百无禁忌。

能暗戳戳地开权威的玩笑,调侃大家关心的现实民生。

500

500

它又是那么回味无穷。

当主流语境唱着“我不下岗谁下岗”的高调。

冯小刚居然把浓墨重彩的结尾,留给了一对得了不治之症,却还得不到一个安乐窝,被迫两地分居的贫苦夫妻。

500

今天我们都抱怨,国产喜剧笑声不够,眼泪来凑。

可在《甲方乙方》里,冯小刚就是有本事在浑不吝的笑料之后,让你留下不矫情的泪水。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1997年许多人过得并不容易,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能够对曲折的一年仍然感到怀念?

因为那是一个在一边失去,也在一边创造的年代。

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是:创造一定会比失去多。

阶层的隔阂还没那么不可逾越,社会的魔幻,也远不到无法理解的程度。

500

我们会真的相信——

一个有房的北京土著,愿意把房子借给陌生人。

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不着急考公考编,以帮人圆梦为乐。

发自内心地唱响,“我们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500

02

今天《年会不能停!》的好评里,被拥护最多的声音是——

都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但这片的内核是我!

过去的国产喜剧,给打工人造梦,为打工人诉苦,原本都属于基本操作。

可到了现在。

这已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花板”了。

在《甲方乙方》之后,冯小刚把贺岁喜剧拍到了2004年。

黑色预言家《大腕》,反思科技伦理《手机》,批判时代与人性的《天下无贼》。

500

直到2005年,他赶着古装大片的潮流,跑去鼓捣《夜宴》。

此时,一颗喜剧新星破土而出。

宁浩《疯狂的石头》。

300万投资,2300万票房。

宁浩将盖·里奇的洋气叙事,嫁接到重庆的市井土味后,形成了轰动的化学反应。

500

宁浩用以小见大的犯罪故事,拍出了欲说还休的时代癫狂。

一个代表着财富的翡翠。

几伙为了发财不择手段的人,自作聪明,自作自受。

唯独落得好处的是一个毫无非分之想的老实人,郭涛饰演的保安。

但你却没办法笑出来。

因为比起对善良正直的馈赠,这更像是事与愿违的捉弄。

500

500

翡翠真与假,重要吗?

不重要。

因为包世宏要的不是这个。

他要的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不会被拖欠工资,不会浪费才华的工作。

是在捉贼时,腰间哐铛作响的钥匙,所代表的对职责、对尊严、对道德的守护。

500

就像最不想得到魔戒的人,就是魔戒最好的守护人。

500

但宁浩在《疯狂的石头》里,却戳破了这个泡沫——

即便天降好运,让善良的人得到魔戒,他们也分辨不出魔戒的真假。

而那些欲念膨胀的人,哪怕没有魔戒,也能拥有让天下大乱的技能。

从冯小刚到宁浩。

彼时的国产喜剧,还不是动辄破亿的红火生意。

你可以说,他们精明,浑不吝,玩世不恭,主打一个面向大众,看得舒爽。

但即便如此。

他们依然把自己相信的,怀疑的,喜欢的,讨厌的,见缝插针地放进了作品里。

但很快,属于作者的时代,被嗷嗷待哺的欲望,彻底抛弃。

2012年,宁浩在《疯狂的赛车》破亿之后,停下了疯狂的步伐,转头去钻研一部黑色的《无人区》。

同一年,冯小刚也腻味了,他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怎么拍过严肃题材,于是选择了苦大仇深的饥荒,砸重金钱拍了《1942》。

结果,《无人区》因为尺度被积压。

500

《1942》虽顺利上映,却血本无归。

500

当他们一筹莫展,满腹牢骚。

一个精明的光头,却是忙得不可开交。

03

忙啥呢?

数钱。

2012年贺岁档,《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10亿。

这是华语电影首次突破10亿(还打败了3D的《泰坦尼克号》),位列年度票房冠军。

同样是这一年,中国电影市场体量,首次超过日本。

翻看豆瓣的历史评价。

你会发现,观众都一致同意:

《泰囧》就是一部无脑爆米花。

500

既是爆米花,为何如此受追捧?

因为彼时的市场,爆米花都被《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这样的超英特效大片承包了。

而国产片导演们,却又那么不识趣——

动作、奇幻、灾难……他们什么厉害题材都在拍。

电影在忙着造庞大的梦。

却忽略了,观众需要的是更加亲近的情绪抚慰。

徐峥的《囧》系列,代表了国产喜剧的新潮流——

批判社会,个人表达,审美升级,都不需要了。

只剩下加速度的狼性社会里,咱们还是让停不下脚步的中国人,狼吞虎咽地吃一顿蛋炒饭吧。

《泰囧》的笑料继承了港式无厘头的外壳。

现在说起这部电影,你大概率能记得的,都是这些下三路的笑料。

500

但在星爷的电影里,下三路只是起点,对权贵的讽刺,对人心的揭露,才是他的重头戏。

但这时的中国观众太忙了。

他们忙着创业,买股票,衣锦还乡。

就像《中国合伙人》的成东青一样,正铆足劲要够得上中国梦,给曾经瞧不起自己的人狠狠一耳光。

于是《泰囧》非常识趣。

它让在大城市做葱油饼的王宝强见到了女神一面,让大家徜徉在只要肯努力,农民工也有春天的美梦里。

还让徐峥丢掉了呕心沥血的项目,却挽回了婚姻,开启了新事业,迎合着成功学的激昂旋律。

500

狼性带来的不公与隐痛,被消化在爆米花的甜腻中。

但这种消化,本质是资本快速扩张、上升通道打开的年代,创作者和观众的一次合谋。

只是这样的投机,也给《囧》系列的崩盘 ,埋下了危机。

2015年,《港囧》原班人马登场,继续狂赚16亿票房。

但却有相当多的差评指出——

没新意,卖情怀。

最后,豆瓣评分也不到及格线,远低于《泰囧》的7.5。

500

不过在同一年,另一个种子选手已经出现。

只是跟过去不同。

它不是导演,也不是演员,甚至不是一个人。

而是一个“厂牌”。

04

在话剧舞台上沉淀十多年的开心麻花,终于要开始构建它的电影版图。

对于第一部电影,应该改编哪一部舞台作品,团队商量了很久。

但最后,他们决定推倒重来,要为大银幕量身订造。

于是,就有了名字看着不靠谱,但狂卷14亿的《夏洛特烦恼》。

尽管沈腾和马丽,确实都是长在我们笑点上的演员。

片中的许多梗,现在仍是看一次笑三次。

500

但仔细想,它能为麻花打响招牌的必杀技,是啥呢?

一场比《泰囧》更不切实际的屌丝逆袭梦。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屌丝逆袭也常常出现,甚至是永恒的母题。

但当周星驰说梦想,他说的是,你要像阿星一样,在片场受尽凌辱,饱尝人间冷暖后,才有资格获得喜剧之王的入场券。

可《夏洛特烦恼》说的是什么呢?

一个中年失意的男人,不满生活现状,但从未用行动去改变。

500

幻想能与女神重温旧梦。

可在他的梦里,对名成利就的编织,居然全部来自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剽窃。

最大的快感,不是自我价值的确证,而是踩在曾经的特权阶层头上,出一口恶气。

500

如果说《泰囧》是用城市中产的视角,给信奉成功学的观众,来一次爆米花式的心灵按摩。

那么《夏洛特烦恼》,直接用爽文模式让观众的情绪顺畅排泄。

2018年《西虹市首富》同样。

一个关于金钱的“白日梦”——

守门员都当不好的屌丝王多鱼,靠善良和运气,实现了一夜暴富。

但电影让人回味的,是对经济泡沫的精准讽刺。

王多鱼这头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从丙级球队的守门员,到带动市场繁荣的良心资本家,只需要天降好运的十亿。

他明明什么都不懂。

但投什么就涨什么,和巴菲特吃顿饭都能搅动股票市场。

500

虽然《西虹市首富》的人物立意都比较浅。

但某种意义上,它就是极具内地特色的喜剧版《大时代》。

500

500

500

然而到了去年豆瓣3.6的《超能一家人》,开心麻花是否还能精准拿捏观众的笑点,又成了问题。

对比开心麻花的代表作《乌龙山伯爵》,并不是隔绝现实的图一乐。

它们也有关注边缘人,如同性恋话题,也有现实讽刺——大城市的墓地,高达四万八一平。

只是彼时的创作者已经心照不宣——

有些东西,还是线下特供吧。

因为再轻的玩笑,当它变成大众产品,大概都难逃群灭的命运。

所以,回到《年会不能停!》。

即便它让Sir从头笑到尾,也是这五年以来,唯一一部称得上佳作的国产喜剧。

但Sir还是不满足。

作为贺岁档,我们不期待它给操蛋的现实开出一剂良药。

比如职场霸凌,同态内卷,大厂裁员,这些你我提起来都得小心翼翼的话题,放在电影里自然有它的尺度要求。

500

Sir只是怅然若失。

为什么现在的观众,只能相信——

我们遇到的系统性不公,都只是一两个反派权斗的结果,是“好好的集体总有坏人在暗中搞破坏”?

后半段的“青天大老爷”式大团圆,让电影在还不能停下的地方,停下了。

因为也不能拍下去了。

——再往下,是不可被曝光的现实。

对于这样的隐患,创作者是连梗都不敢造,观众是笑都不能笑时。

那么我的未来不是梦,就不再是什么热血旋律。

只是一句落井下石的玩笑。

今天,观众给《年会》打高分,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打动人心,更不是它做到了嬉笑怒骂。

仅仅是因为。

只有在这部滑头的喜剧里,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一点盼头。

相信只要痛骂作恶的资本,就能分到饼吃;

相信只要遵从正确的路线,就有机会突围。

就像当年冯小刚认为草根是自嘲的,屌丝是自贱的。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也不是他“爹味”。

因为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

草根,还有机会。

拍《甲方乙方》,韩三平这样信誓旦旦告诉他,国家现在要抓繁荣,抓创作,你放心吧。

于是电影里,冯小刚也非常幽默地回应了这番苦心——

为了创作繁荣,国家会给你让路。

500

500

这便是当年创作的话语权,和草根的生命力。

引用《年会》外包员工“叛逆”的台词——

“这个年代,黑白分明,做好自己,都成理想主义了吗?那这理想主义的门槛,是不是有点太低了?”

这说的是大厂。

但何尝,又不是我们这个容错率变低的社会?

或许《年会不能停!》还有太多缺点。

但无妨。

因为真正高级的黑色幽默是——

我们知道它不是顶级喜剧,求生欲极强。

但我们也只能这样,假装治愈了,假装出了一口气。

一觉醒来。

继续强颜欢笑地面对这个世界。

500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品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