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参照加油站的模式,城市乡镇参考加油站的位置和分布,建设布局多个储能站

【本文来自《补能体系变天?工信部强调明年支持换电发展》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可以参照加油站的模式,城市乡镇参考加油站的位置和分布,建设布局多个储能站,高速服务区也配置储能站,集中提供快充服务。白天储能站充电费用偏高,夜间波谷时间充电费用偏低,用经济手段调节充电,鼓励错峰充电。

储能站的规划,参考加油站有地下的油库,那么就要有相当容量的储能装置,比如电池组。

地面根据区域车辆保有量建设立体车库,可以两三层,可以七八层。

利用车辆自动驾驶功能,进入储能站,人员下车,人车分离,在手机上设定好充电电量,车辆自动进入充电区域,自动识别进入充电车位,开始快充,人员在休息区等待休息,有小超市等休闲区。充好后车辆自动驾驶到驶离区域,人员看到手机上的提醒就可以驾车离开。

更有可能,凌晨2-5点,开放全程自动驾驶充电。可以统一平台预约充电,人员不需要出门,手机上搞定,设定车辆充电路线,设定车辆出发地点,找最近的储能站,充电后回到终点(可以与出发地点不同)。车辆全程自动驶入储能站充电,完成充电自动规划的终点。

纯电与油车,可以互相对应:

电池-油箱

电能-92/95/98号油

储能站-加油站

快充-加油

这样高度智能化的储能站,工作人员也就是2-3人,还不需要运油车,只要有国电的变电站落地。

换电不可取,犹如换油箱,本末倒置。

换电后,电池有异常算谁的?如果异常带来人员伤亡,是换电站负责,还是电池供应商负责?

加一次油,五分钟到十分钟,如果快充时间能达到15-20分钟充满90%,那么各种焦虑能降到多数人能承受的范围了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