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升海:“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樊升海:“历史”和“现实”的关系?

                      (一)

甘肃昨天地震,偶然想起当年汶川地震时,有办公室倒塌了,埋没了几个公务人员,竟有人喊:先救我,我是处长!

这话今天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笑?甚至有点刺耳?

在传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民族历来多是以官为大,可在这种自然危机面前,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坚守这种原有的意识形态?更别说今天就每个人的法律关系而言,已经是“人人平等”。可在事实上,“人人平等”了吗?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是哪里来的?

还有一件更令人悲催上气的往事,记得那是1994年的年底,新疆那场剧院大火,不知哪位喊了一句:让领导先走,结果确实逃出不少领导,却愣生生烧死了几百名看演出的在校小学生,就因为孩子重新坐下来给领导让出了逃生的路!

如此悲剧:听到“让领导先走”,今天还有人笑得出来吗?若再出现那种灾难场景,还有人敢喊出这种话吗?估计永远不会再有那种违背人伦良知的怂话了?

可在古代,官员都被称为“父母官”,多数危机情况下,官员优先不是正常的吗,“孩子们”岂能不让“父母”先走?今天还有人喊出让“领导先走”,“我是处长”之类的话?显然是这种旧的传统农耕意识形态影响的天然结果,还继续在有些人头脑里顽固存在。

悲剧已经过去多年了,每每想起心理仍是隐隐的痛。今天在这里,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在几乎所有人就此类事件的想法和原有的观念,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先救孩子!是什么力量是那些旧的观念发生变化进步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就是“历史中的旧意识”和“现实中的新观念”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主要是:新的劳动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交往沟通方式产生的新的意识形态,迫使旧的意识形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句话:这些变化都是人和自然关系进步变化---生产力--急剧进步的结果。

只是目前,在不同人群那里,新旧变换的速度不同。就上述事件观念变化而言,新观念战胜旧的意识形态,没有商量的余地,在不同人群那里,只是时间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种不同观念本身,只是对应着不同的历史时代,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永恒正确错误之分。比如,上古年代,在食物极端缺乏,一个聚落面临灭失的灾难时刻时,会吃掉暂时“无用”的孩子。“兒”字的原始词义,就是在器具里蒸煮孩子。此后随着进步,虽然不再直接“吃孩子”了,又演变出祭拜天地时,用活体童男童女祭祀。其实那是信仰天地,才把自己的最爱献给了天地。民间祭祀故人不再用孩子而多改用食物,同样是食物不足年代,把最爱献祭给故人。因农耕时代食物不足,在改用纸质食物来替代,在过多少年,也许会因环境问题再改为“视频食物”在网上祭拜。

当下就是再出现那种危急时刻,全社会都会以优先救治儿童作为准则,这是进步出来的新观念支配的行为,并非人类历史固有的观念。

就是说,所谓“人性”,是历史不断进步的产物,而不是“人性”永恒固定不变!

只是传统意识和新的观念,对目下不同人群所组成的阶层,影响程度不同,变化进步速度也不会相同?社会进步越是剧烈,物质生产领域进步变化越是迅速,不同人群之间,在现实面前,也会造成社会观念剧烈冲突,产生剧烈相撞。当前就是新旧观念剧烈碰撞相互转换的社会历史阶段。

但最终淘汰旧的思想意识,是历史进步的规律。

(二)

在今天看来,自然和人的关系发生绝对冲突时,人间的社会关系,在一般说来,东西方人群的表现,对不同事件会有所差异,这主要是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对今天各自意识形态影响的结果。

自然灾难的危急时刻,西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多会立即转变为“自然关系”,法律在此时会失效,表现出离心离德,甚至暴力抢劫相向。如同动物之间处理彼此关系的方式,在人之间重演。即危机时刻个人之间因利益关系而发生暴力冲突。因为西人认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是社会运行的底层准则,平时有法律制约,危机时刻法律失效,就只能是个人的原始本能在支配行为。

东方大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和自然关系的危急时刻,会由平时的“窝里斗”、中庸、甚至懦弱,立刻会团结的像一块坚硬的钢铁,战斗力无敌!牺牲自己也会挽救集体、民族、国家的未来。

三年新冠疫情东西方的表现清晰无比的反映了这一点。

看看西方和东方哪家“狼性”多?哪家“人性”多?!

西方军人一旦出现在天灾现场,多半是带枪维护灾区治安,而不是参与救灾。那是因为西方灾民彼此间,多半会发生非法事件。不像我们的解放军那样,一定是参与救灾的,不会携带武器。而我们的灾民,也多半会团结起来,应对天灾。想想汶川地震的救灾的场景,有美国记者问北京政府发言人:军人去灾区为什么不带枪?绝大多数中国人眼睛睁大也理解不了:军人救灾带枪干什么?世纪初美国南部发生卡特里娜飓风,美国军人也去了,带抢站岗维护秩序。一老妇人在水中挣扎。我国记者问,军人为什么不过去拉她一把?发言人竟回答:救人不是军人的专业。举手之劳去救人一命是自己不愿还是军纪不准,我们不得而知?但发言人的说法,在逻辑上非常合理,逻辑上似乎是无懈可击?!

对自己无害的举手之劳,可救人一命的行为,为什么东西方竟差点如此之远?东方人想破脑袋也想不通?

西方人看到去年重庆山火的救灾场面,那么多本与己无关的百姓救灾的景象,惊掉下巴也同样不可理解。

在自然灾难面前,东西方社会的不同做法,为什么会差的这么远呢?

(三)

看不同时代的现实,也就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人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都是人和自然关系发展程度—生产力--的反映。

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从来就不是什么先进思想,而是人和自然关系发展程度的标志—生产力的工具---是科学技术推动的。

普遍的看,这一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是在“实践”中得到的,而不是在先进思想中得到的。

看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会在当今的意识形态领域寻找“历史问题”发生的原因?

就像我们有的教授,把中国古代商业受到官家抑制,作为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原因。逻辑上看似是自洽的,其实你再想想:古代官家为什么抑制商业?就能找到问题的最终真正症结!而这些教授常常会说:是官家的愚蠢和恣意妄为。这不是“历史问题”的答案,而是许多人类历史经历中,也就是不同时代中“现实问题”的答案。其实,乾隆不允许马格尔尼在华经商,是个“现实问题”而不是“历史问题”。教授实在是太聪明了,你如果有本领穿越到古代去当皇帝,一定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吗?乾隆的说法也许是朝堂的集体决定,只是以皇帝的名义说出来而已。如果说是错误的话,那也是时代的错误!这位当代的教授看古代的群婚制,那肯定是一群当代流氓穿越了嘛?这位教授放在古代看今天的婚姻制度,那绝对是对人性的泯灭。就像500年前罗马教廷杀死的布鲁诺,那可是多数教徒的要求,你准备指责谁?  

历史的进步已经为我们剔除了当年对事件真伪的情感判断!

    看古代的个案时,你先要在思想上,站在当时的现实中,再去判断“真伪”,才能看到古代和今天对同一事件不同对错的原因。

我们这些教授大人从来就没有弄清楚作为范畴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关系?

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中有“现实问题”,今天的现实中必然也有“历史问题”。

事情发生在历史中,但对今天仍然影响巨大,并且还没有公认一致的逻辑答案或者实践答案,这样的问题就是“现实问题”。比如:世界上的每个孩子,成长过程,都会遇到类似的困惑,且与民族、国度、时代无关,那就是:我是哪里来的?西方人多会说,上帝送来的,多数东方父母爷爷奶奶给孩子的答案,爸爸妈妈生的呗!其实,当孩子再问,爸爸妈妈是哪里来的?你准备怎么给孩子回答?会一直问下去吗?所以,爸爸妈妈的答案,不是问题的科学答案。其实孩子是在问:人是哪里来的。这是人类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尽管孩子自古问到今。

问题虽然在眼前发生,但它对未来影响巨大,也能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知以前事件发生的原因,就应当是所谓的“历史问题”

当人和自然关系,在日常没有达到绝对冲突,但并未达到理想的“和谐”时,人们看问题的态度,就会在现实的情感和历史的理性之间徘徊?

马克思:当逻辑和历史进步一致时,逻辑才是符合理性的!

在现实面前:许多人的判断标准,多是在情感和理性之间不断徘徊游移。这是各个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对事件的判断会有所偏重不同造成的。就说司马迁著述的《史记》,即使司马迁没有受到任何外在压力,那他也一定携带有自己的世界观,进行著书立说,不会是纯粹的客观说法。所以《史记》的内容是需要研究的,而不是全盘接受。

就个人而言,捍卫现实中的良知,而忘记了坚守此处的真理,历史的进步会选择彻底遗忘。看似很冷酷,可却是事实。

就社会而言,开罪真理而捍卫良知的社会运动,历史会选择不断重演!这一点,被我国历史不断给皇帝换姓氏所证明。

历史是在民族经历的流水账中,寻找必然性的学问?!

历史给后人的报酬,应该是永恒的理性,而非对那些令人荡气回肠情感故事的反复品尝!

                                                                                          20231221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