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七章 太上贵言 功成自然

500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这段话的现代中文翻译大致是:

“最上等的统治者,人民甚至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次一等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赞美他;再下一等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低一等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如果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就不会信任他。最好的统治者言语宝贵,不轻易发号施令。当功绩完成,事情顺利进行时,百姓都认为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老子前面反复论述道的特性与作用,以及道与自然、道与人的关系,这章论述社会治理中上下之间的关系,认为理想的治理是来自人人的自觉自律,不是因为有强制或压迫。这种社会关系要求治理者能够顺应自然、因应物性,顺势而为,走大道,遵循自然规律。老子治理思想是让自治立功,让他治立道,自治为主,他治为辅。

这里老子阐述了四种不同层次的统治者及其对人民的影响。最理想的统治者是那种无形中引导和治理国家的人,他们的政策和行为如此和谐自然,以至于人民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这样的统治者尊重并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不强加个人意志,因此能够得到人民的无意识的认同和配合。

接下来的三种统治者则分别因为过度亲近、严苛或无能而导致人民的不同反应:亲近和赞誉、畏惧、轻蔑。这些反应反映出统治者与人民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

老子还强调了诚信在统治中的重要性。如果统治者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那么他的统治将会面临困难和挑战。

最后,老子提倡一种“悠兮其贵言”的领导风格,即领导者应谨慎言辞,不轻易发号施令,而是通过自身的行动和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和带动人民。

这章的思想对于领导和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老子认为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追求无为而治,尊重和利用自然和社会的规律,避免过度干预和控制。他们需要建立和维护与下属之间的信任关系,通过自身的行为和态度来激励和引导团队,而不是仅仅依赖权威和命令。此外,领导者还应该学会倾听和观察,了解和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期望,以此来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这种以自然和无为为核心的领导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组织管理和公共治理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