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民起义?

【本文来自《为什么欧洲的农民起义非常少,而中国直到明末还要处理这类内患?》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的产物,而欧洲直到近代以前都是“封建社会”。由于概念翻译的问题,中国人常说的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与欧洲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概念区别很大。如果要严格类比的话,欧洲的封建时代类似于中国周朝的封建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也没听过有农民起义吧?

然而,春秋战国时期是否真的没有“农民起义”?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大盗叫做“盗跖”。《庄子》的《盗跖》篇中说:

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

虽然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盗跖这个人,是不确定的,但是从庄子的这个描述却可以看出,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类似后来所说的“流寇”式的人物。而后世的绝大多数农民起义,也基本都会陷入流寇化。

那么,为什么到了秦汉以后,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其实还是因为是社会形态的变化。因为在封建制的关系下,社会组织关系是依附式的,很难产生大规模的协作。且在这种情况下,奴隶想要反抗,一般也是只针对自己的主人,而不会直接面向皇权。

就如同是在美国南北战争前,黑人奴隶反抗杀死自己的主人的事情并不少见,一些逃出来的黑人奴隶也会成立小组织以求自保,但是没有“黑奴起义”把矛头对准美国总统。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中国的农民起义能够被记录,是因为很早就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中国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与中国郡县制下的行政体系是息息相关的。

在秦汉以后,一场典型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要走的标准流程,是先有一个领头人拉起队伍,招来吃不下饭的农民杀官起义,然后队伍不断壮大,期间吸纳低级官吏、低级武官、技术人员等完善组织架构,在地方建立基本的行政建制,与朝廷继续对抗。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起义队伍的结局只有三种:被剿灭、被招安、反杀上位。

而之所以说中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与郡县制下的行政体系相关,是因为在分封制下,每一个地方的管理者都是家族内部或者与此有关的成员。在逐层分封之下,他们很难有帮助农民反抗自己家族的意愿。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处境不满,会自己直接进行夺权。到了郡县制下,官员都变成了流官,而各种小吏则是官员聘用的属员,彼此之间的联系已经很少。与此同时,这些小吏、武官等又一直在负责最基层的行政治理,他们对于政治体制更熟悉。如此,当遇到农民起义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加入其中,充任各级官吏、各级军官,为其提供各方面的帮助。

就以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水浒传》为例,以宋江到来为界,梁山的发展完全是两个速度。宋江来到梁山后,吸纳了大量的朝廷军官、官吏,梁山就迅速建立起了与朝廷几乎一致的治理模式,甚至可以与在朝廷的交锋中排列出旗帜严整的阵势。虽然《水浒传》里的虚构情节很多,但是对于梁山发展历程的描述,与历史上的大多数农民起义却是基本一致的。

从这个角度上理解农民起义,可以认为是在大一统国家和郡县制模式下,治理体系发生重大崩坏的情况下,底层自下而上的反攻的一种尝试。可以印证这一点的反例,是在中国施行郡县制的同时,不少地区还保留着土司制度。与中原王朝平均百余年的寿命比起来,土司地区大都极为长寿,三五百年的土司很多,七八百年的也不是没有,而且虽然土司之间会有攻伐、土司的权力交接也不一定平稳,可大体上说倒也很少听到土司辖区内有什么农民起义。

但是,到了今天,也不用着急,当欧美开始走出“封建制”之后,“起义”也不会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就以前两年的美国大选来说,按照中国古代的剧本走,很大概率就是有人带着MAGA“起义”,要求重新统计选举票数,或者干脆直接废掉原有的政府,拥立特朗普为新君。这背后的逻辑,跟前面提到的一样——因为废掉了“分封制”下的中间层,普通民众直接面对的就是中央政权,在表达自己不满的时候,当然也会直接面向中央政权表达。

只是这其中的唯一区别是,在古代社会,个人武力值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很大,揭竿而起击败正规军并不算太难。但是,今天拜登也说了,想要挑战中央不能光靠手枪,还得有F-16。个人与军队在武力值上的巨大不对等,让“起义”的概率变得很低而已。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