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不会离开中国

有不少人认为,世界工厂并非中国的专利,世界工厂是流动的。世界工厂先在英国壮大,后转移到德国,随后迁移至米国,之后来到日本,上世纪末落户中国。由于资本逐利的天性,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因此一些人认为,世界工厂迟早会离开中国,去往越南印度或巴西等。

我不认同世界工厂会离开中国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的优势,应该看到科技的发展。我承认中国人工成本在上涨,我更承认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但中国的迅速掘起促成了许多大势,其中之一是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所逐步发展起来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恰在中国人工成本上涨时期的当口,这两技术爆发并已在众多领域可以高质高效替代高价的人工了,而且在我们中国,现在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技术进展和广泛应用都是最快最好的,世界工厂为什么要离开中国这个高效率的能赚大钱的大市场呢?可以肯定,以前流动的世界工厂,到了中国这个内外双循环的基础设施最完善的具有包容统一性的大市场,就落定了,就会以工业体系大而全和产业链供应链最稳定的中国为中心,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产业会在全世界进行竞争性和创新性的循环和运行,同时各种门类工业产业都会在中国内部的东南西北中循环和运行,持续不断的为世界人民提供优质的中国制造,稳定的中国商品。

和中国神速掘起一样,世界工厂不会离开中国的根本原因,就是现实的中国有一个——在中国超大而古老的丰博历史财富和践行改革开放的光辉大道这些个坚实基础上形成的——独立自主的并且任何霸权都无法撼动的政体。

基于上述自信我认为,中国自制产品出口的“白菜价”真的必需纠正了,包括电商出口。有三条纠正的路径,第一,直接全部或部分产品逐步适当提价,第二,人民币对米元提价,第三,是把第一第二这两条同时推进。

之前三十年,中国的内外竞争,不但压低了自制产品的价格,还压低了人民币的价值。这个竞争的策略在当时是对的,但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今天,再认同这个竞争策略,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巨大利益,也伤害世界。

三十年前,而特别是四十年前,中国轻工商品自产很少,对于人民币来说,轻工用品特别电子产品就是天价,显然,西方垄断的暴利,打压了人民币的价值;现在,中国各种工业产品都是“地价”,人民币的价值是自我压制的。直接观察市场行情也是如此,例如,外国粮食,甚至那么多折价三分之一的奶粉,都比中国的便宜太多,也说明人民币很值钱;再观察米帝这些年,千方百计想把中国制造业折腾回迁到米国,可是只有少数简单的组装厂迁到越南印度墨西哥,无法迁回米国,也说明人民币被大幅贬值了,尤其是米国印钞大放水的今时,说1米元只能兑换3元人民币毫不为过。当然,中国大市场的规模效应,也大幅度降低了制造业的成本,这也是赢得世界工厂生根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希望我国政府出台政策,协调各个企业适当提高产品价格,但最好是提高人民币价值。近些年,米西方印钞大放水,而网传中国放水极少,令人民币的汇率价值暗亏太大,另外,世界工厂已立稳中国,我们也离开了那个以生死相搏的决心竞争制造业落地中国的年代,形势已过拐点,必须协调并调整我们的物价和币价了。

我们的物价,既要反暴利价,也必须反“白莱价”,为此我们的政府是否应该成立专门的“汇率与物价局”,以谋取长远发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