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乡下的父母很多时候言传身教,都是润物细无声的

【本文来自《父母基本没跟我谈过未来,也没谈过社会发展,导致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5646464692237
  • 能提供人生建议的父母非常少,大部分父母都不能提供,因为他们都没活明白,即使他们给你说的时候,你年轻气盛又听吗?说多了又怕你叛逆,更不好管,没个40岁左右是感悟不到的,你人生过半他们也不愿意说了,所以前半段人生大多数人都是蒙蒙懂懂过的,家底好自己运气也好,那还过得顺利,如果没家底又没啥运气的家庭,我想你也过得不杂样,走弯路,逼着自己去工作,天天忙忙碌碌的为了啥也不知道。

看了作者文章,思绪回到了曾经。

和楼主分享一哈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年幼学习:1998年夏天,印象中老家的天空好像漏了,下了一整个夏天的雨水,不是淅淅沥沥就是倾盆大雨,村里面都是泥巴土路,除了上厕所,就只能呆在家里。那个夏天坐在青瓦屋檐下的木窗边,看连环画,看白话小说,看现代文的古典名著,从此更加热爱阅读,所以老爸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随手带回来一两本N手的旧书来给我。

涉世未深:初中起开始叛逆,差点和不良少年群体沆壑一气,为此老爸就去和那帮小伙的家长好言劝说,咱家娃是读书的,以后不让他们带我玩。完了给我看了一整年的《今日说法》,老爸告诫我说,你别看这帮混小子平时哥啊弟啊的怎么怎么地讲义气,等到出了事的时候第一个出卖的就是你。那时候我第一次知道啥叫社会险恶,啥叫人心隔肚皮啊。

文理分家:高二入学第一件事就是文理分班,只给一个星期的考虑期限。老爸知道后没说啥,带我去一位开农家乐的亲戚家,同时邀请了一位老朋友。那老爷子知道我十分热爱文科,就循循善诱,咱村里的娃,出去以后多学一些科学知识,今后就业路子宽更有物质保障,至于喜欢的文学以后你们的时间多的是,不影响这类业余爱好。也就是因为经受了多年的理工学科的毒打,才慢慢的看清一些技能和规律。从而对走入社会以后接触到的反智的谣言和舆论有一些揶揄的内心回应,尽量避免汇入乌合之众。

还有很多父爱如山的细节,就不一一道来了。

关于母亲,那真是“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 ···”

我们乡下的父母很多时候言传身教,都是润物细无声的,等自己有一天开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为人父母了,而父母的年岁也大了,所以更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时光。有时候我有心事弄不明白去咨询老爸,结果他老人家来了一句,你那么聪明还来问我,别耽误我带孙子孙女。

最后,和楼主说的意思是啥呢,不能过度要求做父母的必须达到尽善尽美——父母把你带到新手村,而新手村的保护期又是那么长,是时候走出新手村出去历练了,不能一直有巨婴思维啊。送楼主一句话,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共勉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