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推销多样化?

差不多20年前,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此次我就以这个为开篇。

抖音有一个非常火的小老外,叫做七七很低感,他也讲了这么一个事情。其实和我的观点非常一致。

目前我们在买产品的时候,影响我们购买欲望的其实是有很多因素,因为境界的不同,所以来说它是层层递进的。比方说低层境界是因为假货太多了,不想挑来挑去遇,于是会选择一些有品牌影响力的。

比方说在30年前,大多数人都会买三角牌的电饭煲,买双喜牌的电压力锅。因为这些都是品牌,所以来说也足够的信任。可是因为他们太便宜了,有的人觉得这样子显现不出来自己的身份,于是在20年前,有经济条件的开始购买苏泊尔和美的这些电压力锅。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苏泊尔和美的已经不再满足这些消费者的身份,于是10年前一些有能力的出国,开始带日本的虎牌和象印电饭煲。一个小小的电饭煲,动不动四五千块钱。而电饭煲的卖点也从压力锅变到了IH球釜。30年前大家买的是性能,因为不想用手工锅熬糊掉。20年前买的是多功能,电饭煲居然和压力锅能够2合1。10年前的新趋势,则是电热锅和电磁炉二合一,这时候已经变成了创新文化上的选择。

如果再看一看其他的,就拿微波炉来说,后来升级为光波炉,接着是光波微波蒸炉,继而又演变为空气炸锅。我们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都没太大的变化,可是我们的需求,却在商家的不断炒作下逐步的放大。好像不用这些新鲜的概念产品,我们就无法完成某些特定的场景使用。

即便是从鞋子和服装来看,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做工,稍微不同的设计价格差别就很大。

没有品牌的差不多也就卖个100块钱,这已经还算有点品牌影响力的回力、双星。

大部分连锁品牌,价格基本上在200元左右。

国内的一线大牌也不过是在五六百的样子。

到了耐克和阿迪基本上就要到1000左右。

当然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不是那么明显。

耐克在卖什么呢?如果大家读过一本书叫做《鞋狗》就会意识到他们在卖的是“文化信仰”。

拜托,就是一双鞋而已,没必要搞得那么神神乎乎的,他只是穿在我脚上的一双鞋,是永远被我践踏在脚下面的,凭什么我要像供祖宗一样研究它,供着它,崇拜它?正是有了那么一群人,像魔怔了一样膜拜它神话它,觉得穿上这样一双鞋,自己就与众不同了。以为自己的价值是鞋子给赋予的,而不是鞋子的价值,是因为我穿了它而显得高贵。这就是本末倒置。

之所以我这么长篇大论的起题,其实引申出来的是,美国在向全球推销一种新的“文化”,是基于FB、油管、苹果、好莱坞、军工....这些产品与服务之上更进一步的“产品”。

为什么塑料袋有96种性别?在魏晋的时候,我们已经从这个阶段经历过,历史虚无主义他就侧重在感官享受,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那么的恶劣,当达官贵人都在欺负小男孩的时候,请问下面的人是否同流合污?如果不能够同流合污,他们就失去了一些社会资源。如果同流合污,这种文化势必层层传导,整个社会氛围都以追求这种新奇特的潮流为乐。

据英国的统计,近40年约有20万的儿童在教堂遭到侵害。同样的事情在美国也比比皆是。在这种环境下必然会产生一种跟风或者是报复的扭曲心理环境。当受害者把“受害”当成一种文化,只要人数足够的多,他就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当这种社会氛围被“权贵”主宰的时候,这种风气自然就向社会逐步蔓延。尤其是那些宗教主教不能得到法律严格的制裁,这只会让受害者更加绝望的认为这是社会现实。

同样魏晋的时候,很多名士名流服用五石散,这是不是像美国现在流行的嗑药?

魏晋时候的政治是无为而治,像不像现在美国的自由主义泛滥?枪支泛滥不说吧,连抢劫都开始泛滥。

纵观一下我们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都已经有竹简,有各种各样的思潮。汉朝的时候已经有了造纸术,各种各样的系统化研究的书籍层出不穷《史记》,《盐铁论》《黄帝内经》《论衡》……就连各种仪式都有记载,甚至还有王羲之的字流传于世。到了唐代也是各种各样的历史记载。独独少了魏晋的老庄玄学!!

能够被历史抛弃的文化,它一定是有碍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文化。

然而正是这种文化在美国泛滥。美国现在正在极力包装这种文化,试图把它变成一种新的标准。其实这种包装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他们首先“中性化”风把卖给了日本,留着长头发的男人,在影视音乐里面柔声细语。当时美国主要想法是为了弱化日本的大男子主义作风,从而减少他们的男子气概,进一步弱化他们的军人战斗力。 可以证明我这段话的主要依据就是日本的杰尼斯事务所,“教父”性侵艺人超过40年,受害者明星不计其数。

然后在香港电影里面风靡亚洲,很多新名词也是香港电影里面出来的,30年前我们还说着“师傅”“同志”,香港电影已经开始就行“出柜”“老玻璃”“娘娘腔”以及侮辱“同志”这个词。 港台男艺人还有不少演娘娘腔和恶心反串,屹立不倒不倒的大拿,随便挑出来个一线艺人,都有这种不堪入目的操作,不知道他们是无心之失还是公司要求,还是真的出现了剧本荒。

接着韩国的音乐圈儿开始流行这种“人妖打扮”,染发、佩戴各种首饰配件,耳钉发箍项链, 甚至还有化妆品,口红,彩妆,面霜……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韩国男性受害明星会被爆料出来。目前报道的有限,好像只有男爱豆猥亵事件, 还没出现财阀权贵猥亵的报道。但是有人说太阳的后裔也不纯洁了。

然后在某一年我们国家也开始流行了,SHE只是一个试水,蔡依林人妖伴舞团才是是典型的开始,而超级女声就是一个里程碑标志,从这一刻起全民都在讨论这种“雌雄同体的美”。后来各个电视里面出现了各种逃避仇家的反串,让人恶心的化妆,一看就识破的假。如果那部电视没有这种情节凑剧情,那就不是言情剧。最近报道的“中国好嗓子”一个转身几十万,就是某美国控制的娱乐造星传媒机构。甚至后来就连我老眼昏花的妈也开始劝我,男人要会化妆,要用护肤品保养自己。

想要成为明星,最快的捷径就是和这些公司合作。不合作下场如何?有很多学员到了央视平台可以拿很高名次的,倒是在他们控制的平台只能出局。他们成就了明星也拥有了他的黑幕,于是某些明星就成了铁定代言人。这些恶俗的机构就像“教会主教”“日本娱乐教父”那样,只有顺从者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而顺从者又制造了大量的追星迷,一步步的向普通大众传递这种氛围。

可以想象一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带动了多少产业的发展?美容、美发、服装、医疗、药品、影视、广告……这在经济增长速度有限的情况下,显得格外的耀眼。既然这么多利益团体,都和这项事业深深绑定,基于这种“文化”标准,他们更加有理由卖力的去推广他们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这股社会风气形成的一个必然过程。这时候大家已经不再关注“受害者心态”,也不去计较这种风气是怎么刮起来的,甚至连那些宗教主教都觉得是芝麻小事,可以理解甚至情有可原了。请问这时候法律还怎么去追责那些大规模又长期的违法行为?

真正推波助澜的则是“一人一票制”。我们想象一下,一个超级大国突然经济增长停滞导致结婚率低。抚养成本太高,人口的出生率也变得很低。这时候在野党完全可以拿着这两个理由去指责执政党。

但是执政党面对这两种情况也无力解决,如果这时候幕僚告诉总统候选人,结婚率低、人口出生率低是因为“多样化”,作为总统肯定要鼓励多样化! 而且多样化还能带来产品的多元化,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那么在野党怎么去操作这个话题?当然是比执政党更加狂热的去支持“多样化”。于是两党在“男人”,“女人”,“人妖”之后更加细致的分类,更加的积极去争取投票,他们将任何反对的人进行公开“杀鸡儆猴”。他们制定了“多样化文化标准”,然后用实际行动去推动这项标准,让更多的人去参与其中。推动这项标准最好的途径就是大企业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大企业,医疗机构,药品公司。他们要求大企业尊重“多样化”,甚至亲自现场指导他们实施。于是这种“恐怖铁幕”,就以言论暴力的形式,绑架并裹挟了大部分人的真实意愿,这就是美国的“文化大革命”。无论企业或是个人,都无法面对针对性又铺天盖地的大批斗。

简单的总结一下。历史的开始是从那些主教侵害儿童开始。扭曲的教育下,儿童长大后抱团在现实屈服下接受了社会现实。当主教们和受害者把这种“违法犯罪”变成一种文化标准,向他们国家推广。反抗的人首先被问责,要么主教们绳之以法?要么就认同这种文化?事实就是主教们都逃离了法律制裁。政党看到这股势力就像洪水一样势不可挡,而且还能帮自己解决选票问题,于是更加积极的去制定标准。然后把这项标准同各个利益组织捆绑,谁支持谁获利。谁反对,枪打出头鸟。接着佛挡杀佛扫清异见人士,把反对的人从媒体中清除出去,组织选秀节目去推广这种“文化”,媒体中形成绝对话语权,并控制互联网审核权和曝光权。当形成一股黑社会势力以后,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议题为所欲为。包括各种颜色革命,并介入“巴以冲突”,“俄乌冲突”……他们通过这种文化传播形式,形成了一个自己独立的意识形态圈子,而且在这个圈子里面,可以兜售的“文化”只会越来越多。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