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组织运行流程设计难免有BUG

贫困生举报助学金分配不公,校方回应:不存在名额遭“挤占”情况 (guancha.cn)

意料之中的制式回答,要点如下:

1. 经排查流程,流程执行合规,无违规现象。

2. 各种证据表明,拿到助学金的学生经济状况明显好于没拿到的——学校不否认,但这些证据不在流程认可的采信范围内,不予采纳符合流程。

3. 最后的同侪打分流程虽然经过排查第一次存在错误,但第二次不存在,第二次的结果无论是否“合意”都应该接受,这是“民主制”能够运行的基本前提。

4. 学校没有点明的是:出现不符合事实,不符合助学金精神的资助结果,不是学校执行的问题,而是其评定流程有不完善的地方,你既然想要民主投票广泛征集意见,少数服从多数的优点,就要接受其中不可避免混杂人际关系因素的隐患。而且说到底,助学金的评定流程不是学校定的,是上级主管部门定的,忠实执行了程序而产生的Bug,板子明显应该打在主管部门身上,学校是免责的。

5. 关于本次结果是否需要人工干预,学校是无权决定的,如果上级部门觉得要人工干预,那就发通告纠正。上级不纠正,下级学校默认无责;上级决定纠正,意味着上级承认流程设计不完善,需要对此负责。下级部门基于“自我认定的正义”无视流程干预流程,即便其“正义”属实,也属于“大过”,这意味着上级设计的管理制度正在失控。

6. 如果上级部门以后觉得助学金民主评定流程不合适,改成领导调研后内部决定,学校也没意见。甚至今后责任还更小了,至于领导会不会因为这件事产生廉政风险也不是学校要考虑的事。上级部门本心里并不想去接这个锅,因为给谁不给谁总有人不满意,自己负责分配的结果就是自己要背锅,受两头气。当初制定民主评定制度的本意就是甩锅,没道理再接回来。

7. 这新闻能炒起来,主要的推动力还是那些没经过职场吊打的在校大学生兔死狐悲。而职场的第一课就是“撇清自己的责任,不要替人背锅”。所以他们看到这个新闻的条件反射是“黑暗、腐败、裙带关系”,而不是“巨型组织标准化运作中不可避免的流程设计不合理而产生的运行结果BUG”。后者在在校大学生的人生履历中尚未出现,而人不能理解他的三观中不存在的东西。

8. 比穷困大学生没拿到他有资格却失之交臂的助学金更悲哀的事,是这么多社会人宁愿跟着在校大学生瞎起哄却不愿意向他们分享一点自己的人生经验帮助他们快速成长,看清事情发生的本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