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念不容抹黑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刚刚落下帷幕,14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前来参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倡议到实践,再到成果,“一带一路”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没有意外,就在盛会期间,一些西方舆论的“酸水”也冒了出来,那些声音不断老调重弹:“一带一路”只能吸引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制造了“债务陷阱”,“一带一路”是在打造新的政治阵营……事实胜于雄辩,那一幕幕热烈的画面,一项项互惠的协议,“一带一路”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是对这些污蔑、抹黑的最有力回应。
以己度人是某些西方政客顽固的思维习惯。他们臆想着,“一带一路”不过是地缘政治竞争的项目,中国的目的是主导“一带一路”国家。在他们看来,没有利益和控制,中国凭什么去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按照这一逻辑,他们把“一路一带”与冷战期间的“马歇尔计划”进行类比,想象中国会像美国当年做的那样,通过大量附加性条款,强迫其他国家完全遵照美国的霸权意图,绑定在美国的政治经济战车之上。
“一带一路”建设绝非美国的这套逻辑,不是排他性的,不针对任何一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也从不打地缘博弈的小算盘,不搞基于意识形态标准划界的小团体,更不搞军事同盟。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是一种出于自愿、平等的联结,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百花园”,是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哈萨克斯坦科斯塔奈州50兆瓦风电项目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动了近万亿美元投资,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为各参与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老挝人民的铁路梦成为现实,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非洲偏远村庄接入了卫星电视信号,安哥拉干旱地区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用干净的饮用水,中国承建风电场助力哈萨克斯坦向低碳转型……一个个幸福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不断涌现。
正如世界银行报告的统计显示,“一带一路”已成为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共同收益最多的全球公共产品。一个“共”字,道出了大道同行,命运与共的中国品格,也道出了面临重重危机挑战的世界,人类更需要相互扶持、共同前行的迫切要求。
习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向世界传递的声音是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共赢不要零和。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区冲突纷争迭起,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抱守冷战思维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和谐共生、合作共赢,人类才能走出变乱交织的困境,走向和平繁荣的未来。“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它无惧任何抹黑,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