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鞑靼西伯
锡伯鞑靼西伯
17、西伯利亚名称的来历
可以明确的是——西伯利亚是沙俄遇到西伯利亚汗国(失必儿汗国)后引用的名称。后来,沙俄吞并西伯利亚汗国。16世纪,鞑靼人建立了西伯利亚汗国,首领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代。首府是成吉-图拉(今秋明城附近),16世纪初移驻卡什雷克城(又称伊斯凯尔城,或西伯利亚城,位于托博尔斯克近处)。因为这些鞑靼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是鲜卑(锡伯 西伯)。
应该看到,蒙古大军大多数进入中原南方还有中亚中东近东。在莫斯科和欧洲方向的,应该是鲜卑后裔加入的蒙古大军,这是成吉思汗和继任者有政治考虑的安排。鲜卑后裔当然会把自己建立的政权称为西伯利亚汗国,西伯利亚的地名也是因为蒙古大军的鲜卑后裔横贯西伯利亚到达中东欧。
18、欧洲鞑靼人的来历
7~8世纪以后,室韦逐渐被称为达怛(元代译作塔塔儿),这是因为达怛部落强大,其他大小部落也纷纷以达怛自称。
19、锡伯族
锡伯族记载祖先在呼伦贝尔,清朝地图在呼伦贝尔的位置明确标有锡伯山,应该是今鄂温克族自治旗的锡伯山。
锡伯族应该是鲜卑核心部族后裔的分支,如同勿吉遗留的核心部族是后来的窝集。其族名来自锡伯族自称,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在汉文史书中,不同时期曾有几十种不同译音译法,如须卜、犀毗、犀比、悉比、失比、失必尔、师比、西卑、室韦、失韦、斜婆、西伯、史伯、洗白、西北、席白、席北、锡北、锡窝等, 直到明末清初时才统一为锡伯。锡伯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一般认为锡伯族名是以锡伯族长期活动的地区命名的。
历史上,鲜卑的语义是吉祥,其实更可能是 森林-喜桂图 之意,不太可能来自“失比(衣着的带钩)”。必须注意,锡伯族后来越来越受到通古斯满语的影响。“室韦”应该是大兴安岭北部的发音,“鲜卑”发音是南下呼伦贝尔以后出现的,“鲜卑”发音都来自“喜桂图”。“喜桂图”蒙语发音即为森林之意,是呼伦贝尔一带的蒙语发音。锡伯族的自称,口语称“Siwe”书面语写“Sibe”,近似“室韦”“鲜卑”的发音,明显有历史继承关系。现在的锡伯族,可能也难以说明鲜卑、室韦、锡伯的音译了。
锡伯族是鲜卑后裔的一个分支,几经变迁,从金代开始被迁移到东北地区。
金代的锡伯国是由锡伯降人、四部中的小黄头室韦部被金军迁入双阳后创建而形成的。都城在锡都,即喜都,又称苏完城、苏完颜城,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元末没落,于明朝第二次称国号,最终于明末衰。为免遭金军镇压,并“避契丹讳,遂称黄头女直”,渐渐的被满族通古斯语同化。这间接说明这些室韦属于鲜卑,与契丹历史语言接近。因此是女真金所防范的。黄头发的室韦人,应该是鲜卑时代源自嘎仙洞以北的人,这就是地理环境形成的黄头发蓝眼睛的蒙古人种。
在东宁市的绥芬河东岸,也有锡伯山。清光绪 《吉林通志·卷19》 : 锡伯山在“三姓界,距吉林城东北一千七百里”。“西朱尔根城东南去东城五十里,城之西南即锡伯山”。苏联时期在这里发掘了一些金代文物,这里的锡伯名称应该是金代迁徙一些锡伯族来此。另外还有“锡伯河口”,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