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旅游业形态都朝向「非博彩元素」转型
第十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昨日闭幕。论坛执行主席、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在致辞时指出,「论坛」全方位审视中国内地、亚太地区以至欧洲的旅游产业新机遇,成功团结各界,赢得海内外旅游业界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并充分展现澳门会展的实力和优势。「论坛」副主席兼秘书长何超琼也在致辞时表示,澳门在过去十年有序达至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地方基础建设更见完善,接待旅客能力也大有提升,成功升级转型至「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而「论坛」讲者均分享提及中国在「旅游+」这个概念的引领下,将释放出庞大的潜力。
何超琼在活动期间还对现场媒体谈到,澳门正在转变,我们已经不像一个赌场。回看这十年,来参加「论坛」的外国友人都感受到澳门的变化。比如意大利的与会官员就指出,这一次来澳在街上见到的是最美丽的酒店,酒店里都是艺术品,根本看不到「casino(赌场)」的字样,「这根本不是另一个拉斯维加斯」。实际上,通关以来,澳门访客的旅游型态有所转变。通关后访客达到疫情前的约六成,预计年底就要恢复到疫前的九成。但旅游收益已经恢复至九成,这说明不一定要像以前那么多人,也不一定要赌博。澳门甚至都在发展演唱会之都,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因为旁边就是香港。
其实,澳门旅游业态的转变或转型,澳门特区政府的高官也已锐敏及深切地感受到。行政长官贺一诚就曾经指出,目前澳门游的旅客构成出现新变化,更多以个人休闲游为主,且以年轻旅客居多,旅游消费需求和偏好随之改变。而旅游局长文绮华和副局长程卫东等主管官员也曾多次指出,疫情改变了旅客的出游模式,包括访澳旅客群体渐趋年轻化、留澳时间延长等,而旅客大多在网上规划客制化旅游路线。因而未来接待旅客不能沿用过往「单纯睇大路景点」的旅游模式,要因应旅客需要,加入不同元素设计精品旅游路线。
旁观者看得更清楚。这段时间,一些内地的综合性或专业型媒体都纷纷指出,澳门旅游业态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其中最显著的是,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成为澳门旅客的「新主力军」。行走在澳门街头,会发现拎着大包小包的多是年轻女性,她们或购买化妆品,或排队品尝当地美食,或在景点拍照留念。从龙环葡韵、婆仔屋、路凼金光大道到路边摊档、街市小店,年轻女性都成了「主角」。据有关部门统计,专为博彩而来澳门的旅客仅占百分之五,其余均为观光旅客,其中又以年轻女性为主。
「携程」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统计,目前到澳门旅游的内地游客,以占百分之三十一的「80后」位居榜首。凭借丰富的娱乐资源和中葡文化融合的特色,澳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客群不断向年轻化迭代。而「70后」的人数紧随其后,占比百分之十九。澳门对历史文化、情怀感兴趣的中群体依然具有吸引力。优质的酒店和亲子资源,也让澳门成为了亲子游的圣地,「携程」的数据显示,带孩子出游人数最多,占比百分之三十三,其次为同事朋友,占比百分之二十六。
城市休闲游、商务会展游是游客来澳门的主要原因,已经超过了博彩旅游。不论是「80前」的标准中年人,还是「95后」的年轻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大量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的蓬勃建设,满足了游客对美食和购物的需求,各种新颖的景点和玩法也应运而生。愈加年轻的游客更趋向趣味性主题活动,在旅程中的主导性变得更强。独具风格的澳门科学馆、海事博物馆、亚洲最高的「影汇之星」「8」字摩天轮、首个由玩家主导的室内主题乐园Planet J、旅游门塔空中漫步「笨猪跳」等特色景点为不同游客提供了充足的游玩选择。各个五星酒店的自助餐等项目最受消费者欢迎。花样丰富的玩法使得澳门成为一个值得多刷的目的地。甚至东望洋新街东望洋新街以新葡京酒店为背景的独特视角街景,也因为曾经刊登于《国家地理》,而成为游客们新晋的「打卡」地标。但因为该街道狭窄,车辆较多,而有旅客走出马路中央甚或爬上铁栏摆拍,并有摄影团队带新人在该马路中央拍摄婚纱相,影响该区的民生及交通,导致有在地街坊投诉,被警方以「作出影响其他使用者安全的行为」为由作出检控,而让「好此道」的游客「冇瘾」。
购物「血拼」是许多人前往澳门的固有行程,凭借商品种类多、折扣力度大等特点吸引着内地游客。除了购物外,前往澳门的游客也会选择当地特色进行体验,包括城市景观、当地表演或特色美食等。此外,也有不少年轻游客是冲着澳门举行的国际性赛事如女排、乒乓球赛、龙舟赛及格兰披治大赛车而来;即使是地方性的赛事如帆船赛、网球赛等,也拥有占比例不低的内地年轻「赛迷」。澳门正以「体育+」的新形态,为澳门旅游带来新客源,激发多元旅游活力。
演唱会更是红红火火,几座新落成的综艺馆,与现成的综艺馆举办的演唱会此起彼落,没有「冷场」,欣赏者多是内地游客,甚至是专门为了聆听某位偶像的歌声而专程来澳门,受欢迎的程度难以想象。何超琼在接受专访时就笑称:「我常常收到电话,超琼啊我好久没找你了,你有张学友的票吗?我只能无奈说我也买不到。」
这种种新形态的出现,除了是在经历三年疫情后,内地本身的旅游市场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外在因素之外,澳门特区政府和旅游业界的主观努力,更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热烈响应中央的号召,透过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增加非博彩元素,逐步升级转型幷建立多元产业链,使得澳门旅游展现出产品新、客源新、举措新、观念新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新形象,同时也促进博彩业健康有序发展,摒弃过去那种野蛮发展无序成长的弊端,带动旅游经济强劲复苏发展。
这就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特区,再从特区到中央」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央的指令获得澳门特区的全面深入落实,其成果反馈到中央,得到中央的认可,在高度肯定的同时也更为放心澳门特区的执行能力,进一步放宽内地居民出境到澳门旅游的条件及方式,为澳门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客源。
当然,「这只是万里长征刚走完第一步」,还有很多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非博彩元素的「旅游+」项目,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政治智慧,集思广益地构思汇聚。比如,应当恢复「水舞间」、「国际电影展」等受欢迎的项目。又比如,何超琼就针对年轻女游客比例甚高的特点,思考「美高梅」偏向「大健康」方面发展,尤其是「医疗+旅游」、养生保健、护肤美容等领域。再比如,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旅游+」这一新定位提出相关提案,其中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和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不约而同地在提案中指出,推动内地青少年赴澳门开展研学旅行,支持澳门创建国家级研学旅游基地,把澳门打造成新形态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多元发展。这个建议,就更是超溢了「旅游」的意义,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及「一国两制」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