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省点房租跨深港两地上班,每天往返四小时累到怀疑人生……

这个月开学之后,相信大家上下班都有同样的感受:人和车多了,座位少了,通勤时间长了。

在连续两天迟到、并且还被上司抓包一次之后,我毅然决然抛弃了过海巴士,投入地铁的怀抱。

原本觉得半小时单程还算可接受的范围……

然而当听说有同事每天只花1分钟就到公司的时候,我羡慕得差点哭出声。

500

先说说我自己。

众说周知,通勤时间越长,打工人的幸福指数越低。

因此对于在港岛上班的我来说,居住在九龙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500

资料来源:香港01

8点半前上车,还能赶在9点钟打卡前思考早餐到底是买三文治好,还是走远一点买烧卖好。

有时再早几分钟上车,还能挤出时间在茶餐厅坐下来吃个常餐,喝一杯热咖啡。

虽然30分钟的车程绝大多数没有座位可坐,但起码一路匀速前进。

我哪怕站着,也可以安安稳稳戴上耳机听音乐醒神,鼓点越强、旋律越激烈的效果越好。

500

8月上班后,需要提神醒脑的次数显著增加

我一度感叹:香港巴士司机是每一个打工人的守护天使。

每次我以为快要迟到的时候,他们总会利落地使出打方向盘、踩油门、直冲三连绝招。

务必保证能腾出几分钟给我买早餐和等电梯,并且轻轻松松准点打上卡。

500

正当我抱着这种信念,在暑假过后也依然按照原有的生物钟出行时,“砰”的一声,信念坍塌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早高峰的红隧面前,成了“车神过海,一点不通”。

司机们引以为傲的车技再无用武之地,每次前进以厘米计算。

被逼形成“前进—急刹—再前进—再急刹”的死循环。

其他乘客的心情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当这个点才坐了三个站、在车上被晃得快吐出来的我本人,想要准时打卡简直是痴人说梦。

500

在第二次迟到之后,我果断换了地铁。

尽管人也多,还得走上走下转乘,但至少时间固定有保障,不用担心出现塞车的问题。

500

再说回前文提到那位只花1分钟通勤的同事,她在公司隔壁租了洋楼。

我们每天有1个小时的午饭时间。

她前一晚会提前做好饭,方便中午下班赶回去叮热吃,2点钟再回到办公室接着上班。

既然只用花1分钟步行通勤,那岂不是早上可以睡到打卡前一刻?

答案是没有。

同事说,她每天要花一个小时化妆,所以还是得早起。

那一瞬间,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很难说是觉得她居然舍得浪费能多睡一会儿的宝贵时间,还是她竟然为了这个班班化如此精致的全妆。

回想起来这里上班第一天,我曾经也是粉底液、口红、西装套装、高跟单鞋。

不过在挤了一早上巴士、外加看到整个公司的穿衣风格之后……

这套可以参加商务论坛的搭配便成了尘封往事。

了解到公司对员工穿着并没有过多要求,只要别太随便就好。

从此,T恤、休闲裤、运动鞋成了我的标配。

500

每天能美滋滋睡多20分钟,对我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500

聊完了极速通勤、中等时间通勤的例子,我想再分享一个长时间通勤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认识的一个港漂姐姐。

可以说她是我现实生活中认识到精神世界最丰富的人之一。

她住在新界,是一名中文教师,每天来回两小时乘坐地铁跨区通勤。

看她的朋友圈会觉得很舒服,多是分享爬山、健身、做菜和读书的“Me Time”。

我每次都会认认真真点赞。

她的习惯是:上地铁头5-10分钟看手机。

通常是快速浏览一天的新闻和朋友圈,以便对社会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大概了解。

随后就是拿出随身携带的纸质书阅读直到下车。

500

姐姐的书单分享

“因为车程比较长,如果一直浏览新闻或社交媒体,会感觉自己空空如也,略带浮躁地开展新的一天。

相反,如果那天专注读书,我会感觉充实而清醒,有个好的开始。”

用她的话来说,在通勤的路上阅读纸质书,能将她从平日琐碎繁重的工作里解救出来。

从而获得沉静下来的力量,心无旁骛。

我很佩服她,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重新找回这种专注力。

500

总结来说,通勤有长有短,但大部分人都需要付出一定时间。

每次通勤,我都会感叹每个人真的好辛苦。

大家的脸上都是倦意,列车机械性地把我们带去工作地点,数个小时后再带回家。

在日复一日的疲惫下,我由原本设想晚饭要好好煮一顿犒劳自己,变成几乎晚晚煮面条。

为了不腻味,我的最新计划是把所有的面食种类都试一遍。

目前进展已经从惠康的米粉吃到街坊超市的淮山面。

反正对于本广东人来说,别的都不重要,只要能保证吃上绿叶菜就够了。

有位深港两地通勤的学姐和我说,每天来回四个小时,除了睡觉,她失去了对剩余时间的掌控权。

晚上好不容易终于过了口岸能松口气;

下一秒想到算上吃饭、洗漱、睡觉的时间,眼睛一睁就又得坐跨境大巴赶着过关上班。

大脑和身心完全得不到休息,整个人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提不起劲。

500

下班路上还是亮着的天,去到口岸的时候就黑了

像她这样双城通勤的人并不少。

想要省点房租,想要更大一点的生活空间,他们选择忍受长通勤的苦。

失去的睡眠只能依靠坐车的时候补回来。

联想起最近某主播的风波,难道这是因为他们不努力,所以在香港租不起房吗?

这不是不努力,相反,我们为了拿到这座城市的入场券,为了续上年卡套票,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

打工人的苦有很多,尤其是漂在异乡的打工人,没人有资格指责。

也不能要求我们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好。

“你已经做得很好、很棒、很优秀了。”

这句话送给看到这里的所有人,期待未来某天,我们能不再吃苦,尝到人生更多的甜味。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