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背后---曹雪芹家史

明天启元年三月,努尔哈赤陷沈阳,大肆屠杀,数万人遇难。大将贺世贤、周敦吉、秦邦屏、陈策、童仲等皆力战而死。但拿了大明朝三百年俸禄的沈阳中卫指挥使曹锡远及其子曹振彦却投降了后金,成为身份至为低微的包衣。

明崇祯七年,曹振彦拨归正白旗固山贝勒多尔衮,成为其属下的汉人包衣佐领即旗鼓佐领。曹振彦从此以家奴身份跟随多尔衮辗转沙场,顺治二年四月,多铎率清军南下进攻南明弘光政权时,曹振彦及其子曹玺亦随军南征。也不知在扬州、嘉定等地屠城惨案中二人是否也沾满了血腥??

但在顺治六年二月,多尔衮镇压姜瓖事件中,曹振彦留下很不光彩的一页。

大同之战结束后,曹氏父子奉多尔衮之谕血洗大同,大同城内血流成河,横尸遍野,烧奸掠夺,十余万人遇害。曹振彦、曹玺父子在这次屠杀中,双手沾满了大同人民的鲜血。清史专家邱华东曾说:“大同之屠戮,他们都有份。并不能因为他们是曹雪芹的祖先而能洗刷掉的。”虽说他们只是执行者。

“屠城”后,由于曹家对清廷的忠诚,曹玺被提拔为皇宫二等侍卫,曹振彦被允许参加贡士考试,完成了从包衣到仕官,从军界到政界的转变。这一年,他已48岁被任命为吉州知州。十二年,升两浙都转运盐司运使。十五年离任。其时曹振彦已是从三品的高级文官。

可由于清代制度主奴、民族之分异常森严,曹家的实际地位并不美妙。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宠信,曹氏家族诸人作为汉人包衣的可悲处境就暴露无遗:他们的实际身份不仅低于满洲、蒙古、汉军等八旗军民,而且低于同为皇帝家奴的满蒙包衣,受着双重的歧视和压迫。曹家的命运起伏众所周知,就不再赘述了。

到了乾隆初年,曹雪芹只任内务府笔贴式差事,后来进入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但很快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汉军出旗”大潮中被剥夺了铁杆庄稼,最后贫病而死。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应是曹雪芹对家族的感怀吧!!

早知如此不当汉奸了.............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