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餐预制菜,一定得解决两个问题
【本文来自《预制菜本身无罪,问题在于预制菜的安全保质保鲜是否做好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younger
可是麦当劳、肯德基流行的时候,你们的语调正好相反:“麦当劳、肯德基材料统一冷链配送,虽然成本高,但质量口感稳定。国产洋快餐自办食材质量口感不稳”。
还是说只有洋快餐可以预制菜,中餐不行?
肯德基等洋快餐能做成预制菜一个原因是其生产流程已经标准化,另外一个原因是其口感质量等并未受预制时间的影响。现在火锅原料基本都是预制菜,因为做法问题口感也未因是否是预制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因为质量问题屡屡爆雷——如久治不愈的地沟油问题。
因此这里预制菜的讨论需要有个定义范围。
另外做为中餐预制菜一定得解决两个问题:
1、质量控制的标准化问题。显然因为中餐的做法没有任何标准可言,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如单单一个回锅肉四川就有很多种做法,你如何定标准?肉你用🐷的坐凳肉还是二刀肉?配菜你用青椒还是蒜苗?更别说辅料了。没有标准化,大规模生产的质量控制就无从谈起。
2、菜品的口感和质量问题。但问题就出现在中餐(除去火锅、麻辣烫等重口味菜系)的口感及质量和原材料处理好后到上桌的时间高度相关,如各种鱼的中餐做法,对鱼的新鲜度有很高要求,即使炒菜中的各类蔬菜,肉菜,新鲜的,冷藏的做出来质量差的很远。并且预制好后如何保鲜是一个大难题——如一块猪肉通过冷冻可以保鲜较长时间,你试试切成肉丝,肉沫后看看能保鲜多久?为了加长仓储期商家会不会加入添加剂?因此现在预制菜也可以进学校——如肯德基麦当劳等已经成熟的菜品。中餐中除了一些大厂的预制包子,馒头,汤圆等很难有解决以上问题的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