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越南史籍中称越南人为“华人”,“汉人”,如何理解?

500

500

500

越南官方一直使用汉字,同时制度与汉地相同,到1919年才废除科举。而越南史,从一开始就是一部中国人统治史。譬如我们看《越史略》,会发现开头就写着“昔黄帝既建万国”,骨子里对“天下”这个概念是认同的。

周朝末年,古蜀国的王子杜泮,因为被秦国攻杀,逃到了越南北部,灭了在越南称王称霸的碓王,自称安阳王。

这是中国国内逃亡出来的军队灭掉越南本地政权的一次行动,而一百年后,这个国家被赵佗率领军队灭掉。

赵佗是秦朝将领,恒山真定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河北正定人,所带部属也都是自然使用方块字,自称华人。

到汉朝,赵佗归顺,表示臣服,本身就不是外人,在官方资料怎么可能自称蛮夷。到后来汉武帝灭了南越国,更是整体归属于中原王朝,所行文字、礼节,自然依照汉家:

500

隋唐时期,越南的北部和中部依然归属于中国,在唐朝这地方叫安南都护府。中原王朝派遣汉人在此地为官。到宋朝,越南各朝更替,但基本也都臣服于中原王朝。此时的越南,想出人头地,也是得读书,譬如李朝的创建者李公蕴,熟读经史,越南史书记载他出生的时候他妈外出碰见了一条龙(其实是碰见了一个神仙),当然,史书肯定是用汉字写成的。

有学者认为越南李朝的创始人李公蕴和陈朝的开国皇帝陈煚都是福建人,陈煚自我认可是华人(胡建人),《大越史记全书》认为他要么是闽人,要么是桂林人。

他写的书,《国朝通礼》、《刑律》、《御诗》、《建中常礼》、《课虚集》,一律是中国体制。李朝200多年,陈朝170多年,后经历各种战乱、割据,但字依然是中国字,书依然是中国书,科举也是中国制度。他们在资料中沿袭了汉人、华人的自称,却把中国迁徙过去的人称为“唐人”,明朝迁徙过去的主要是逃难的,依然是明朝服饰,后来清朝迁徙过去的就被叫做清人,明朝过去的叫做明人。

500

越南深受汉文化影响,在上世纪以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即便是在笔墨中自称汉人、华人,也没什么不可理解的。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