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鼻炎、哮喘可能是吃出来的?!“低水杨酸饮食”或是答案
你听说过“水杨酸不耐受"吗?
最近有读者来询问,哪些食物水杨酸含量比较高,因为他对“水杨酸过敏”。
今天小栗子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植物的生长助手和自卫军
对于护肤达人、或者有痤疮困扰的小伙伴来说,水杨酸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有去角质、抗菌的作用,因此被添加到很多护肤品中。
它还作为防腐剂,被添加到牙膏、沐浴露、洗发水、唇膏等个护产品中。
另外,某些减轻炎症和舒缓疼痛的药物中也会找到,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冬青油、红花油等。
注意了,食品中添加水杨酸来防腐是非法的,它不属于法规许可的“食品添加剂”,也不是可以食用的食品原料。
不过,植物性食物——也就是地里种出来的蔬菜、水果、葱姜蒜、粮食、坚果等——是天然含有水杨酸的。
对于植物来说,水杨酸是一种天然的防御机制,帮助植物抵抗病菌和虫害。
当植物受到伤害或感染时,它们会产生水杨酸来应对。水杨酸可以帮助植物传递信号,告诉细胞加强防御,就像身体会发热来抵抗感染一样。这有助于植物保持健康,不受害菌和虫害的侵害。
同时,作为一种植物激素,水杨酸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免疫系统等都有影响。在农业上,给作物补充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境能力、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大蒜长出这样的美丽的形态,水杨酸在其中有功劳。图:Karolina Grabowska
https://www.pexels.com/photo/4022586/
鼻炎的人可能更敏感
大剂量的水杨酸会让人中毒。
▲含水杨酸的外用药说明书提醒:不宜大面积使用,以免吸收中毒。
不过,这个量是相当大的。通过吃天然食物不太能吃到这个量,一般是口吃药或者外用药物,比如冬青油、镇痛贴导致的意外中毒。
对大多数成年人来说,正常食用/使用水杨酸是安全的;他们可以安全地食用富含水杨酸的食物,头痛发热的时候吃几粒阿司匹林也没关系;
但有些人对水杨酸比较敏感,接触水杨酸可能引起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典型的症状出现在呼吸道[4],比如哮喘等。
早在1900年代,就有科学家注意到一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严重哮喘,并伴有鼻息肉和鼻窦炎,这种情况被称为“阿司匹林不耐受”。(“过敏”涉及免疫系统,“食物不耐受"不涉及免疫系统)
▲图参考资料4
科学家还发现,在正常人中,阿司匹林不耐受的发生率在0.3%~0.9%,而患有哮喘、鼻炎的人中,阿司匹林不耐受的发病率可高达43.7%[12]。
哪些食物富含水杨酸?
在给出具体的食物清单前,有几点说明。
1
不耐受通常跟剂量有关,发现对阿司匹林不耐受,并不一定意味一定要避免富含水杨酸盐的食物。
阿司匹林这样的药物中含有的水杨酸,远高于食物中的。
波兰的一项研究显示,水杨酸盐的膳食摄入量为10-200毫克,而单剂量的阿司匹林含325-650 毫克[3]。
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低水杨酸饮食并不是常规推荐的治疗方法,一些权威机构甚至明确表示不推荐采用这类饮食。
比如,德国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协会食物过敏工作组在2020年的声明中就表示:在治疗阿司匹林不耐受时,减少水杨酸盐摄入没有病理生理学基础,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足的风险,因此,不推荐采用这种类型的饮食[15]。
如图,我们日常吃的很多食物都可能富含水杨酸。你会发现,要执行严格的低水杨酸饮食并不容易;为了省去麻烦索性不吃一类食物,比如所有蔬菜和水果都不吃,对整体健康反而没有好处。。
2
而且,食物中水杨酸盐含量的工具和数据库非常有限,不同来源的数据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这又增加了执行难度。
食物中水杨酸盐的含量可能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品种、生长条件、成熟程度、加工处理、吃的部位等。比如
● 去皮、水煮可以降低水杨酸含量
● 相比新鲜蔬菜,腌制蔬菜(比如酸黄瓜、泡菜)有更高含量的水杨酸
● 番茄酱的水杨酸含量高于新鲜番茄(浓缩了)
● 叶菜的水杨酸含量相对更高;根茎类的蔬菜,比如藕、土豆的水杨酸含量相对更低
希望有需要的小伙伴,带着这两个前提参考下面这份表格,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2,6,7,11,12]
香料由于是干制品,成分浓缩,因此含量特别高。但是考虑到用量(通常就一小撮),实际摄入量不会太大;
当然,对于一些日常饮食中香料特别多的,比如三餐都吃咖喱的,总量可能会比较大。
最后再提醒一下:
虽然医学界已经明确了“阿司匹林不耐受”这一病症,但是对于食物相关的水杨酸不耐受,研究比较少,也没有明确的检测方法。
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对健康的好处是公认的;多样化的饮食也是目前主流营养学推荐的;长时间执行高限制性的饮食,会增加营养不足的风险。所以,小栗子的建议是:
如果药物治疗不足以诊断或抑制症状,可以短期尝试低水杨酸饮食(拿走一类食物,观察症状是否缓解,做好饮食和症状记录),最好在经验丰富的营养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
快分享给你被鼻炎困扰的朋友吧
(小栗子:🙋)
和经常使用治伤镇痛产品的朋友
(合理用药💊)
参考资料
[1]IWASAWA M,SAGAMI K,YOKOYAMA S,et al.Adherence to guidelines for antiulcer drug prescrip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lowdose aspirin therapy in Japan[J].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19,57(4):197-206.DOI:10.5414/CP203370]
[2]Kęszycka PK, Szkop M, Gajewska D. Overall Content of Salicylic Acid and Salicylates in Food Available on the European Market. J Agric Food Chem. 2017 Dec 20;65(50):11085-11091. doi: 10.1021/acs.jafc.7b04313. Epub 2017 Dec 7. PMID: 29182277.
[3]Kęszycka PK, Lange E, Gajewska D. Effectiveness of Personalized Low Salicylate Diet in the Management of Salicylates Hypersensitive Patients: Interventional Study. Nutrients. 2021 Mar 19;13(3):991. doi: 10.3390/nu13030991. PMID: 33808619; PMCID: PMC8003553.
[4]Baenkler HW. Salicylate intolerance: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spectru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tsch Arztebl Int. 2008 Feb;105(8):137-42. doi: 10.3238/arztebl.2008.0137. Epub 2008 Feb 22. PMID: 19633779; PMCID: PMC2696737.
[5]Hofer SJ, Davinelli S, Bergmann M, Scapagnini G, Madeo F. Caloric Restriction Mimetics in Nutrition and Clinical Trials. Front Nutr. 2021 Sep 6;8:717343. doi: 10.3389/fnut.2021.717343. PMID: 34552954; PMCID: PMC8450594.
[6]Paterson JR, Srivastava R, Baxter GJ, Graham AB, Lawrence JR. Salicylic acid content of spices and its implications. J Agric Food Chem. 2006 Apr 19;54(8):2891-6. doi: 10.1021/jf058158w. PMID: 16608205.
[7]Wood A, Baxter G, Thies F, Kyle J, Duthie 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salicylates in foods: estimated daily intake of a Scottish population. Mol Nutr Food Res. 2011 May;55 Suppl 1:S7-S14. doi: 10.1002/mnfr.201000408. Epub 2011 Feb 23. PMID: 21351247.
[8]https://www.slhd.nsw.gov.au/rpa/allergy/research/salicylatesinfoods.pdf
[9]李志强,孙林海,董婉晴.阿司匹林不耐受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 29(1):5.DOI:10.12114/j.issn.1008-5971.2021.01.001.
[10]Cunningham E. Are there foods that should be avoided if a patient is sensitive to salicylates? J Am Diet Assoc. 2010 Jun;110(6):976. doi: 10.1016/j.jada.2010.04.020. PMID: 20497789.
[11]https://www.royalberkshire.nhs.uk/media/o1um3drj/salicylates_mar22.pdf
[12]Chiang, Hui-Ling et al. “Which Fruits and Vegetables Should Be Excluded from a Low-Salicylate Diet? An Analysis of Salicylic Acid in Foodstuff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archives of allergy and immunology vol. 176,3-4 (2018): 198-204. doi:10.1159/000488348
[13]李志强,孙林海,董婉晴.阿司匹林不耐受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 29(1):5.DOI:10.12114/j.issn.1008-5971.2021.01.001.
[14]李春香,杨军,王树才,等.水杨酸在大蒜鳞茎膨大中的作用[J].园艺学报, 2000, 27(3):3.DOI:10.3321/j.issn:0513-353X.2000.03.017.
[15]Dölle-Bierke S., Plank-Habibi S., Schäfer C., Ahrens B., Ballmer-Weber B., Beyer K., Blümchen K., Huttegger I., Jappe U., Kleine-Tebbe J., et al. Dietary implications in acetylsalicylic acid intolerance. Allergo J. Int. 2020;29:93–96. doi: 10.1007/s40629-020-0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