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美使馆给留学生们发了这封很暖心的信,里面讲的事触目惊心

驻美使馆说:最近接到几位家长的电话,父母急坏了!因为孩子在美国留学,要自杀!!

这还了得!咱大使馆一听,马上动用各种渠道,终于找到了这几个孩子。

好在,孩子没事。

使馆问孩子们,遇到什么难事了?

孩子们有的说课业压力太大,扛不住;

有的说,国外生活太难,太孤单;

有的说,跟家人闹矛盾,跟恋人闹分手……

于是,中国驻美使馆今天给留学生们发了这封很暖心的信。不过,里面讲的事,确实触目惊心!

我刚有孩子,才5个月大,真是看不得这种消息。

我2019年底到2022年底驻美工作,深知那里的难。而且我那三年“完美”赶上疫情全过程!什么都难。驻美记者还各种被美国政府无端打压、驱逐,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不瞒大家说,那段时间,我也看过心理医生,也一度很难过。

我的一位在美国的中国朋友,2020年冬天跟我吃饭时,竟说了一句:“这是疫情以来,我第一次跟活人一起吃饭。”毕竟,那时还没有疫苗,感染了真的可能会死,美国已经死亡60万。但我感觉那位朋友已经压抑得不行了,于是那段时间我总是跟他一起吃饭,因为我们互相信任对方防疫比较靠谱。

所以,我以个人经历和感受,推测这几个孩子闹出这么大动静,八成不是他们说的这几个表面原因。

课业压力大、恋人闹分手之类,可能最多只是导火索。

真正的原因,可能他们自己都描述不出来——那是一种无助、寂寞、压抑、迷茫、自我怀疑交织在一起的心理感受。

这感受,如果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孩子们的心结早就解开了,也不会闹到这个地步了。

我结合自己经历,试着用语言描述一下。我认为这种崩溃的心理感受,来自三个因素,我也说说我的建议:

1、【这种崩溃,来自预期与现实的严重不符——孩子们高估了美国的好,低估了美国的拉垮,于是陷入了自我怀疑。】

这与爱国无关。

我也低估过美国的拉垮。

有时候,就是一些小事、破事,就能把你整崩溃。

而且,这种事,是你以前去旅游时遇不到的,只有长期生活才会遇到。这种事一多,预期总落空,人就会积累出负面情绪,无处排解就会出问题。

说个最小的例子,跳过这一大段也不影响阅读:我到美国常驻,要办当地信用卡。我想着,好歹也是发达国家,我去银行花一个上午,怎么也搞定了吧?所以我下午还约了人。结果你猜怎么着,一办才发现,美国这办事流程,岂止是慢啊,简直是搞笑,而且银行的人态度特别好、但脑筋特别死,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从中国来,脑回路跟他们不同。反正,就是很难,很慢,一直搞到晚上,还没办完,还放了朋友鸽子,被朋友吐槽,办完了又发现还要等好几个工作日,才能拿到卡。而在美国,连租房都要刷卡,因为在美国“有信用卡才代表你有信用”,房东才敢把房子租给你。一直没卡,就几乎一直没法花钱,寸步难行,网约车也要用你的信用卡信息,所以出门都难。而且,等你有了卡,又会发现他们的银行安全系统简直太扯,稍不留神卡就会被盗刷,然后又要进入繁琐的维权流程。信用卡账单,竟还要用原始的纸质信封,给你寄到家里,而你的信箱里还有无数个广告信件,你不看,那万一盗刷了你不知道咋办?而且你一搬家,从各个银行到政府部门再到学校或公司,如果不知道你换了地址,就会把你的那些带有个人信息的信件又寄到上一个房子去,于是你信息又泄漏了,又面临卡被盗刷的风险……

这些与中国不同的生活方式,都是小事,小到可能没人有耐心看完我上面那一大段话!

但每一件这样的小事、破事,都与我们从小的生活方式不同,跟别提美国的枪击、毒品、流浪汉、歧视华人、晚上不敢出门等各种烂事,更是在国内完全不存在的。而美国人则是从小就看爸妈怎么做,没有任何“适应成本”。

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些小事、破事、烂事,就会难以适应,非常焦虑,甚至怀疑自己智商。这些焦虑一多,就会积累负面情绪。

这时,要是恋人闹分手,考试挂个科,真可能把人逼急眼,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此,我建议:】一定要告诉自己,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榜样,它包括信用卡在内的很多系统,至少从生活便捷程度上说,都早已落后于中国!

如果你处理不好,千万别难过,更不要怀疑自己。因为犯错的不是你,你只是为了学业需要暂时生活在这。这些因素,反而应该让你成为一个更自信的中国人。

你可以看看,一些美国人到了外国,动不动就牛轰轰地指手画脚说:“在我们美国,这事不是这么做的,我们的做法是blah blah blah……”我们不要学他们的言行举止,那很没礼貌,但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对事情的看法,那是一种自信——告诉自己,在我们中国,这件事做得不知甩你们多少条街!

2、【这种崩溃,来自在越来越压抑的大环境中,对未来的高度不确定性。】

人类的焦虑,来自不确定性。

不焦虑的人,在猿猴时期就被大自然的不确定性淘汰了。

在山洞里,能感受到野兽可能进来吃掉自己的焦虑的祖先,活下来、把基因传给我们的几率,一定大于不焦虑的。

你的焦虑,是大自然的选择。

对抗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自古以来,只有俩办法,而且缺一不可:

一是提高生产力,在山洞点篝火、挖陷阱、备武器;

二是坚定信仰,告诉自己,神明会保佑自己、驱赶野兽。

现代社会,生产力再高,也会有不确定性——我们住进了钢筋水泥房子,不用担心野兽了,但是否会有火灾、地震、战争,把我们连同房子一起夷为平地?所以,信仰的力量,依然很必要!

但今天的大环境就是,战争多发、经济下行、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多,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俄乌冲突会变成三战吗?中美会打仗吗?台海能和平吗?美国会驱逐留学生吗?美国枪击的遇难者,下一个会是谁?毕业后我还能像学长学姐一样有工作吗?父母的收入能一直供得起我的学费吗?我花了家里几百万留学,会不会最终被证明是个错误?……这些挥之不去的问题,随着美帝到处拱火挑动战争、给中国使坏等不要脸的苛政,确实猛于虎!

这些问题不是仅靠自己“提高生产力”能解决的,至少在留学阶段,孩子们真的使不上劲。但又被裹挟其中,感觉猛虎随时可能冲过来,很焦虑!

【对此,我的建议是:】生产力暂时提高不了,就从内心寻找安宁——坚定信仰!

我也是在美国最难的那段时间,忽然理解了远古时期人们拜神、家里老人依然迷信,其实并不完全愚蠢。我们认为他们“愚蠢”,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神明存在”这说法不科学,我们不信;但他们不愚蠢的地方是,人类今天仍然无法用生产力征服一切,我们需要相信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才能支撑自己面对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只是,这个信仰不一定是神。

大家可以自由地寻找自己的信仰。我是在美国的打压下、含泪吃散伙饭送走被美国政府驱逐的同事后,看到了国内网友的热情鼓励,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我自己也是人民一员,我希望让包括我在内的14亿中国人都能过得更好,不再受欺负、受难为,所以无论前面是什么刀山火海,什么不确定性,只要我还在美国,就不怕自己飞蛾扑火。2021年建党百年时,都说“从党史中汲取力量”,我在美国那种打压之下,做什么工作都很难,但我看了几页党史,突然豁然开朗了——再难,有长征难吗?有抗美援朝难吗?不就是个驱逐、是个疫情、是个舆论战吗?我们又不用扛着真刀真枪上战场,只需要一个电脑、一点wifi,讲几个故事,就能吓得美国玩命打压我们,这是因为我们的信仰,在动摇他们的信仰!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坚定地走下去。他们慌了,说明我们做对了。

留学生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参考我的做法。找到你的信仰——也许你想精忠报国,也许你想报答父母,也许你只想和爱人过好一生,也许你皈依了某个宗教,这都可以!中国人,只要不危害社会,都有信仰自由。但请你一定要坚定。越是困难和焦虑,就越要坚定。当然,过好了以后,也不要忘记这些信仰,否则你会飘,早晚会出事。

3、【这种崩溃,来自“美国留学光环”的大潮退去后,孩子们不得不“裸泳”的竞争。】

要承认,现在的留学,确实和90年代不同了。

90年代的留学海归,之所以一回国就高薪、或者留在美国也过得比当时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有钱,是因为那个年代,能出去留学的,本身就是卷王!

那时中国人都穷,没有几家能像今天这样自费供孩子出国。所以90年代的留学生,都是拿了奖学金的。去的时候就已经卷出来了,毕业了自然出路也厉害。

今天的留学生,很多是家里自费出去的。甚至有些,我是说有些,就是为了躲开国内太卷的教育体系,是卷不动,所以花几百万出去了。

我记得2018年,有一位在我们单位实习的大四女生跟我说:“我打算花几十万,申个英国水硕,因为我觉得几十万元加上一年时间,换个硕士,值!比考研划算多了。”

我说:“如果连你都知道这比考研划算,你读回来以后,人力市场会不知道?”

她说:“我感觉现在是个时代的尾巴,明年人力市场应该还不知道!但再过三五年,大家就都知道了。”

这是这女生2018年说的,她2019年读回来了。不知大家怎么看待她的话。

但无论如何,那个时代确实过去了。疫情三年下来,所有人眼中的“留学光环”都褪色了。

海归大潮退去,孩子们不得不在很卷的人力市场“裸泳”。

【对此,我的建议是:】还是那句话,这不是你的错。现在全球经济都不行,就业市场越来越卷,可35岁被裁的人难道是犯了错吗?高考、留学、考研,哪个含金量大,其实也不全是那张毕业证说了算,还是你自己的实力和选择说了算。

在美国实际生活过几年,见过它的好和不好,尤其是不好,也是重要的人生财富!

最起码,当你看到网上自媒体一会儿把美国吹上天,一会儿把美国骂成狗时,你知道实际情况是什么,这就已经在信息差和认知差上,完爆很多人了。再往上一点,你自己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可以用你同时了解中美两边的情况,为团队带来特殊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你在美国腹地见证了它的大变局,是纵观人类史也很难得的机会。

不要被一时一事所惑。找工作这件事是很重要,但与认真生活、爱自己和身边人相比,也没那么重要。而且毕竟你不是还在上学、还没开始找呢吗?你怎么知道毕业后市场还是不会变好?你没去市场试过,怎么就确定自己一定不行?如果你坚信市场永远不会变好、自己一定特别不行,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了太多网上的不靠谱信息,被他们PUA了。

我唠唠叨叨说了一堆,不知对不对。我不是心理医生,这篇也不是新闻稿。我只是以一个34岁的新手爸爸、在美国待过的打工人,试着跟孩子们分享我的感受。大家不用担心我,我2021年只见了两次心理医生,就满血复活了!医生说,疫情期间大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像我这种人比较皮实,【把自己的烦恼说出来就好了,根本无需治疗】,大部分人也是如此——所以,有什么负面情绪,别憋着,一定要说出来。身边有朋友就跟朋友吐槽,不想跟朋友说就跟心理医生说,实在不行就在网上找个树洞说。心理医生说,他们听多了患者的情绪垃圾,也会产生负面情绪,也要找别的心理医生说。我问,那岂不成了“情绪垃圾守恒定律”,情绪垃圾永远不会在世界上消失了?医生说,每分享一次,听到情绪垃圾的人,感受到的强度就减弱一级,听到三手四手的情绪垃圾时,基本就不会让人产生什么负面情绪了。

【最后,以中国驻美大使馆给留学生的信做结尾吧:】

——“亲爱的同学们:金秋时节,美国各地高校陆续开学,大家远离家乡来美求学,在异国他乡开始了崭新生活,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独自在外确实不易,但希望大家明白,人生只此一次,一定要珍爱生命、善待自己。”

——“请大家不要忘记,儿行千里母担忧,你们的平安健康,永远是家人和祖国的牵挂。”

——“祝大家在新的学期身心健康、万事顺遂,取得更好的成绩!”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