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一下土五和N1:同时代同技术下,捆绑式喷口和大喷口之间的结构区别

【本文来自《炒作中俄“间谍”风险,美国情报部门向航天企业发预警》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看穿池水
  • 你想说什么?莫名其妙啊!请看我的原话:

    1,土星五号发射的空间站,真的有宣称的那么大的重量吗?土星五号是不是和中国的捆绑式火箭一样,只不过在外边披上了一个巨大的壳子?我以上说的话,和土星五号第一级有几个喷口有什么关系?你说小朋友都能数喷口数量,那么你不是也和小朋友一样吗?只会数数,拿不出进一步的分析?😄

看不懂吧,这是个火箭公式,简单来说最大的表现就是火箭本身越重,推动它要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送火箭上天是个“减重”的过程。你的死重越多,你要消耗掉的燃料就越多。

捆绑式火箭会有大量死重消耗在火箭发动机、支架等结构上,所以喷口越多,实际推动效率就会越差,这也是N1火箭比土五重那么多,但载荷才土五一半左右的原因。

你大概天真的以为能把一堆小火箭装在一个大喷口上,但我告诉你办不到,会直接爆炸,因为你实际造了个高温高压的腔室,排泄不畅的那种,而哪怕是今天的材料也撑不住这种等级的长时间高温高压(这比返回大气层的温度高的多)。

所以大载荷火箭要不就是直接超大功率火箭发动机,五个大盆口解决,但代价是这类大火箭只能用于登月,干别的就像大炮打蚊子一样浪费。

要不就是捆绑式,好处是不登月时拆开单独用也是个火箭,但需要大量技术调整来抵消整个系统的不安定风险以及载荷低下的问题。

捆绑后再套壳子伪装成大火箭,那基本就是博采众短,又没法简单拆分,安全性又差,只会比N1炸得还绚烂多彩。

最后还有一点,稍微对比一下土五和N1,你就会发现虽然高度相差无几,但土五是个直筒子,N1却是个锥子,尤其是N1底部比土五还宽,这就是同时代同技术下,捆绑式喷口和大喷口之间的结构区别了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