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才都应该立体:在几个领域都能如鱼得水融会贯通,在一个领域特别杰出

大概五年前有一天早晨在纽约中央公园跑步,碰见我原来的老板。伊那天兴致极高,喋喋不休跟我讲了半天他们当年在纽约跟一众华尔街大佬学习创办中国投资银行的经历,其中就提到了Peter

Peterson,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我一直也没在意,直到今天从办公室出门前看到书架上有他一本自传,带着在飞机上翻完了,才明白伊当年的崇敬之情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500

大抵真正的大才都应该立体:在几个领域都能如鱼得水融会贯通,在一个领域特别杰出。PP是这样,还有一个Vannevar Bush
也是这样。不太一样的当然是VB没有像PP因为论文抄袭被MIT开除,一样的是这两人在政界、商界、学界都很吃得开。我原来不知道PP在政界和外交领域还如此有建树,翻完发现人家在尼克松时代被称为“经济界的基辛格”。

所以那个时代英雄可以不问出身。他不过是个希腊移民的后代啊,小时候还因为他妈要求他穿传统希腊风的衣裤去上学而被嘲笑;还是在一个叫做内布拉斯加州(鸟不拉屎)的地方、在种族歧视仍然猖獗的60年代、在芝加哥“好邻居”运动之时。不过当时这样的环境,看起来阶层也还不算固化,社会流动性还在。

所以这个被MIT开除过、做零售出身、在广告创意行业混迹多年的Peterson,慢慢变成了在总统府和投行CEO之间穿梭游走的狠角色。不过政府这些角色按他的说法始终不算能如他所愿,虽然都是顶级职位,但“兴奋”的时间总是太过短暂。

照我看,用今天的话来说,Peterson是个斜杠青年!

70年代有几件事放在今天来看挺有意思:1 日元和美元汇率从战后一直定为360:1,25年来没变过;2 美国跟黄金脱钩 3 日美贸易战打得火热 4 1972年美国大选

然后Peterson在尼克松时代给日本做的纺织业配额提案颇有六亲不认的意思:当年日美关系不错,尼克松和佐藤荣作还算“好朋友”。结果这位大哥动用了《与敌国贸易法》逼日本就范。尼克松一开始当然尴尬,当想到之后能有纺织大佬的选票也就认了。

之后Peterson做了黑石,从黑石又有了黑岩,长袖善舞这些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看了前半段,认为他与生俱来的敏锐、天才的营销整合能力,其实在零售和广告业就已经体现出来,并被充分磨砺;至于之后的外交、国际贸易、金融不过是其能力在其他场景的放大再应用。道理应该都是相通的。

说个题外话,今天据说追光动画的《长安三万里》在上海电影节上映很成功。我因为在开会没有赶上,不过片子的主人公李白,也是横跨政界学界(商界略勉强)的人物。都是斜杠青年,都是立体造型。那下次我看完片子来写个李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