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与脑科学角度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只对金钱感兴趣
如下是笔记复制,比较乱,凑合着看。
【为什么中国人那么麻木和随波逐流,没有激情,做事没有内驱力?】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因为当代是科学的时代,没有内驱力的民族,搞科学肯定不行。必然会被时代抛弃。
为什么唯一能引起我们兴趣的只有金钱?
当然我知道我们贫穷太久了,仓禀实而知礼节。但是纵观古今中外,是有例外的。
何赛飞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痛批梅花奖,控诉自己不得以进入影视圈
足球行业,影视文化行业,芯片,教育等等。
一帮人连韩国都不如,看看人家国家扶持娱乐行业做的如何? 扶持游戏做的如何? 人家整个国家都可以把娱乐行业打造成东亚文化走去世界的标杆。而我们这么大一帮人呢?
比几十年前的香港都差十万八千里。
越剧传承? 可笑,指望一帮从明清开始就烂透了的腐朽堕落群体,算了吧。 指望那帮京味普通话,假大空。
曲协,足协?呵呵。
体制化:曲协,足协,不行
市场化:电影,音乐,不行。
根本是人的问题。
❶不追求兴趣爱好,电影人都是敷衍了事,没有了真爱。没有了少年激情,街头见义勇为,敢爱敢恨,敢于表露真性情。抗议,用户,反对,保持自己的风格,坚持自己的价值。
❷不追求荣誉,干活都是被逼任务,毫无内驱力,假大空,香港颁奖真性情与内地颁奖假大空。
❸不追求一个虚构的东西,例如民族复兴,集体利益,一个行业的兴盛,一个艺术品
这一切的乱象,看似毫不相干,但似乎都是一个东西:人们内驱力的问题。 他们只关心钱。
❶假设是人种问题,那么香港呢?日本呢?韩国呢? 看看日本人对动漫,对游戏,对科学的热爱。
↓
我想起了一个科学史上的例子:
1801年,乔治·凯利受到风筝的启发,发明了第一架投掷式滑翔机。凯利不停地在自己家的房顶做投掷实验,并且写下科学笔记,这些笔记后来成为飞行探索者的至高宝典。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我就在想:是什么动力促使他这么做,这在我们看来不可想象,完全是不务正业。
促使他这么做的一定不是什么科研任务,一定不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为他根本不可能懂这些。
其实很简单:驱动他这么做的仅仅是兴趣,是好奇和愿望。人类最原始的东西。
那,难道是中国人天生就缺乏对科学的兴趣么?不。中国人对烹饪很感兴趣,对诗词歌赋感兴趣,对书法古玩感兴趣,对升官发财感兴趣。中国人不缺乏兴趣。
我后来想明白了:同样是一个异性,一个貌美如花和一个丑陋腌臜,你的兴趣是什么?
我给出的答案很不可思议,很违反常识,但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答案:
想想中国人好像对一切都了无兴趣,除了钱。
再想想,中国女人对渣男的爱却那么疯狂,愿意飞蛾扑火。
这两者是矛盾的。
说白了就是爱的疯狂,女人对真正的帅哥可以有多么疯狂。帅到一定程度就好比【形式】到了一定程度,于是相信和爱就会到一定程度,甚至会超过金钱与生命。 所以你可以理解西方人对兴趣的追求,比如极限运动。
对比一下,清朝中国的风景,人物,建筑,脏乱差,毫无美感。
想想体脂内那帮人的精神状态,是不是工作任务与指标驱动?就像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
想想普通的国人,是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唯一能刺激他们大脑的只有钱。
再想想,为什么外面却有那么一帮人,时刻像鬣狗和苍蝇一样,在搞你这件事上那么的好斗,那么有内驱力?
而我们的反击呢?十几亿人呐!
我们就像一群游鱼,任人摆布,随波逐流。
、、、
为什么?::
我从小就好奇为什么拍摄《动物世界》的都是西方人,玩极限运动的都是外国人,后来我才明白:
一个民族最大的缺陷就是缺乏仪式感。缺乏丰富的,能够骗过他们大脑神经,让它相信,让它去追逐的,各种各样的【形式】。或者说是缺乏【相信】与【信仰】
❶于是什么都显得假,不当真,松松垮垮,敷衍了事,不投入,随便糊弄一下就行了,这就是没有内驱力。
❷假的东西欺骗不了你的大脑神经元,无法激发你的情绪反馈。那么一个人的理想感、使命感、身份认知、责任感、危机感、兴趣、价值追求,就会全部休眠!!!
但,人的神经势能还是要得到释放,于是全社会的人只能去追求金钱,因为金钱的刺激是实实在在的,就好比你的味觉衰退[或者说饭菜寡淡无味],于是只能拼命加盐。
这就是某个社会,各种乱象的微观层面的根本原因。至于这个民族为什么缺乏仪式感,我也有研究,甚至有方法改变。
而什么是形式? :人的样子、语言与表情、电影与音乐、历史与艺术、文化与氛围、建筑与风景、还有那些浩如烟海的精神粮食。
【形式就是实质】- 这是我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