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上,穿汉服的女孩子跟穿旗袍的中老年妇女也没什么区别
【本文来自《为什么近年来汉服突然在中国如此流行?如何看待这股汉服热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洪流平推
了解过二刺猿的应该听过“三天坑”的说法——汉服,JK,洛丽塔
其实汉服“复兴”根本没媒体们说的有多高大上的觉悟,只是小姐姐们单纯的觉得穿着汉服仙、美,出片;商家们则发现汉服很挣钱;二者合流之后又需要讲故事,造噱头,继续推高单品利润,文化属性就顺理成章的就位了。其实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期间再加上古装仙侠剧里面帅哥美女们穿着各种魔改版“汉服”谈情说爱,以及短视频的网红们推波助澜,“汉服热”就这么炒起来了。
其实吧,大家身体还是很诚实的,谁不喜欢穿狗短JK呢?
我觉得说得很对,没必要踩,穿汉服的人群就是用来拍照好看以及搞活动的,跟在各个少数民族风情景点里的民族服装租赁拍照没什么区别,如今的景点少不了这个。对了,现在有了个新名词,这些女孩子被叫作“流水线公主”,雷同性太高了。我们大南宁也有,比如相思湖小镇,主打少数民族木楼建筑,店家供应的汉服、苗服、壮服、朝鲜族服装和配套妆造一应俱全,租衣服的女孩子很多。
本质上穿汉服的女孩子跟穿旗袍的中老年妇女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汉服要看脸看配饰,大妈穿不适合。另一方面,穿旗袍对身材要求比较高,胖点穿就不好看,而汉服宽袍大袖的,微胖女孩穿也不太要紧。从生活角度来说,汉服的日常可穿性比不上旗袍,旗袍可以作常礼服,汉服不行,走在街上很违和,也就适合旅游景点。
穿汉服、少数民族服装的,一般都是特定时间、特定场合(比如在景区或者节假日活动)。我们广西三月三过节,小学和幼儿园都会搞活动,小朋友们都被要求穿民族服装,但这绝不是常态,平常在街上在生活中这么穿还是违和的。
象玄武湖,夫子庙挺多穿的
其实已经有网友说,现在的汉服女孩、穿民族服装在景区拍照的“流水线公主”,不过就是当年在儿童时期被打扮着拍故宫格格照的小女孩长大了,将来年龄老去,也会是旗袍大妈的主力😁
反正在南京这边很多穿类似衣服的,真的很多。从不觉得违和。。
穿汉服、少数民族服装的,一般都是特定时间、特定场合(比如在景区或者节假日活动)。我们广西三月三过节,小学和幼儿园都会搞活动,小朋友们都被要求穿民族服装,但这绝不是常态,平常在街上在生活中这么穿还是违和的。
一个是复古派,去博物馆看实物,看古画,尽量的一比一复原的, 对个人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做出的汉服超级贵。上万或者几十万一套都不新鲜
第二个是改良派,是在复古派的基础上,更换材质、设计和工艺,比如把纱绸等换成化纤布,把绣花换成印花,改变尺寸甚至改变结构,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现代习惯,甚至有加入拉链和撕拉的。价格也随之大跳水,几百块钱一套甚至一百以内,都不是梦。
改良派才是商业化汉服的主流,汉服不敢称高级,但比起牛仔裤西服等外来衣服,也没必要自我降格成低级
一个是复古派,去博物馆看实物,看古画,尽量的一比一复原的, 对个人知识储备有很高的要求,做出的汉服超级贵。上万或者几十万一套都不新鲜
第二个是改良派,是在复古派的基础上,更换材质、设计和工艺,比如把纱绸等换成化纤布,把绣花换成印花,改变尺寸甚至改变结构,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现代习惯,甚至有加入拉链和撕拉的。价格也随之大跳水,几百块钱一套甚至一百以内,都不是梦。
改良派才是商业化汉服的主流,汉服不敢称高级,但比起牛仔裤西服等外来衣服,也没必要自我降格成低级
你们这种人生生把圈玩成了圈,我冷眼看了你们二十年,还是那个AC样。
反正在南京这边很多穿类似衣服的,真的很多。从不觉得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