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力很大”,红米高管称K80系列亏本卖

  • 我就在在工厂搞技术设计,能接触到电子零部件供应商,他们的第一目标客户就是华为、苹果,没有别的,质量要求高,价格给的高,华为还带我国供应链搞研发和产品升级,所以华为带动了产业发展,研发投入多,价格也卖得高,国内其它同行公司基本就是在华为产业链成熟了,直接过来买现成的用,看看蓝绿厂家的吧,性价比更高。总公司不在国内,印度罚款交的不少,不知道外汇在哪里去了
    说汽车给供应商的账期60天,这不是亮点好吧。现在零部件厂家根本不缺订单。很多汽车企业对部分关键零部件是直接预付部分账款锁单。
    另外我还知道一个行业内的事实,某个杂货铺互联网公司,小家电、数码的带工厂方案推出到上架周期是半个月,我们给日本、欧美代工的同类产品,光是一个工程阶段就要搞一两个月,解决软硬件设计问题、量产问题、各项安规标准的认证、品质检测等等,都要几十台样机搞测试,一代产品四五个工程阶段完善,研发周期就是一年左右。那种半个月上线的产品,品质和稳定性如何,自己想。

回复1

  • “说汽车给供应商的账期60天,这不是亮点好吧。现在零部件厂家根本不缺订单。很多汽车企业对部分关键零部件是直接预付部分账款锁单”你要不要问问那些汽车产业链供应商?订单有,不给钱有什么用?账期达300多天的是什么概念?总公司不在国内?你不去问问北京市政府?要不要问下新闻联播在介绍该企业的文字?国外罚款只有小米交的?你要不要扒下华为?我的回复态度一直都是不要搞内部公司对立,不同企业不同阶段,各有优越点,你藏着那些话术搞拉踩有什么必要?别人企业如果品质不好,市场自然会说明,也自然会被淘汰,但实际情况呢?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