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5条
-
其实和半导体一个道理,需要时间和人民币砸出来……
-
大概看了看你的评论,问题其实还是出在你自己身上。问你,三十多年前为什么发不出工资?
你问出一个问题,你真的以为自己知道答案了吗?
其实在你的问题基础上再深入问自己几个问题,也许你的这个评论都不会有了...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需要天才长期坐冷板凳,但又没有足够的报酬的话,确实没人会去坐冷板凳,毕竟天才也需要养家糊口。
-
顶一下。
-
你在违背事实说话——既有最近几十年的事实,也有数千年来的事实。
理论数学和理论物理,绝不是在我们有钱的这几年才投入建设的,而是从最没钱的时候开始建设的。这样做的道理,我不能说当初前辈们和我想的一样,但我想你还是可以参考下我写的《基础科学的概念及其真正作用》(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27299),里面的道理我就不重复了,总之他们当初肯定做对了,不这样做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
学科建设并不晚,但成就很少,这里面当然有钱的因素,也有因为钱而缺少交流的因素,但还有可能有人的观念因素——“有可能”这个词出现在这里,我当然知道是没有说服力的,但一方面,不排除这种可能的论断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很多从古至今一直在发生的事可以佐证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而已。
从古至今,我们对待远离直接实践的一般性认识就是不重视且顽固排斥的。这种顽固排斥的结果,是让别人率先在认识方式上有重大突破,并以极低的效率(科学在西方,曾是宗教的婢女)最终发展出近代科学,继而引发工业革命,用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有文字发展历史后来居上反超我们,百年国耻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至少上千年的发展时光被我们白白浪费才是冰山本身。而理论数学和理论物理,就是这样的一般性认识。我们从未正视过自己文明的这种缺陷,更不可能彻底改正。
在另外的不同领域,我们拥有远比马克思时代更伟大和更成功的社会实践,但我们的理论一概钻进中国特色不出来,和马克思、恩格斯相比反差极大。并且,一般性认识的缺失,也正是我们过去走过弯路和现在很多前进中的大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样的大事上存在问题,怎么可能指望理科的基础学科成为世外桃源?
就算是这样,社会上工业党铺天盖地崛起,用直接实践解释一切的错误之风甚嚣尘上,他们不仅不重视基础科学,而且还要事实上取缔,项立刚就是这种极端思潮的代表人物,并且有这种思维的人远不限于他这样没科学基础的人。举个例子,我父亲生前工作了一辈子的某重点大学数学系,在没钱的时代是有理论数学专业的,但在有钱时代却只剩下应用数学专业在招生。当然不是所有大学都这样,但竟然有这样的事发生,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丘成桐的观点表达,我认为太过软弱,也没提数学对提供和传播科学思维方法的根本性作用(这是应用研发都始终离不开的)。
因为这些长期和短期的事实,把国内的包括数学在内的基础学科成就太少只归咎于钱太少、交流不够,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中国人的思维有错误,再超高的智商也弥补不了——我们历史上早就在全方位领先过了,还不是最终一样失败?
你的表述中,始终把没钱时代和有钱时代的问题都归咎于客观情况,这就是我们文明最大缺陷的具体表现之一:你们以为社会必须跟着眼前实践的需求走,没有任何主观改变余地,但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必须是个用加速的创新来主导的总过程,舍此绝无其他最终生路,而任何顺应自然解决实际问题都只是暂时和短期的事。
热点
- 1 中国 0-1创新的能力 3.9万
- 2 美国军队“整风” 11.4万
- 3 战列舰会回来吗 7.1万
- 4 120吨载重战略运输机 10.4万
- 5 勿忘牺牲在台的红色特工 10.3万
- 6 美国会向中国学习治国? 5.8万
- 7 如何打破FAA认证桎梏 5.9万
- 8 警惕以色列涉华消极倾向 6.1万
- 9 18组今昔对比图 12.8万
- 10 国庆出现“叫号充电” 2.4万
站务
-
请你来预测,2025年这些期待是否会发生?
岁月匆匆,又是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过巴以战场上无家可归的孩子,见证过巴黎奥运会赛场上的拼搏,也迎来了新中国的第75个生日……这一年,我们讨论经济、讨论房价股市,在现实的磨...... -
风闻 “避坑” 版块上线!你的消费避雷指南、好物种草清单,从此常驻不离🎉
还记得“三月风闻社区消费者权益月”“智能车轮上的权益保卫战”活动里,大家分享的那些消费“踩坑”吐槽、维权妙招和宝藏好物吗?很多观友都说,希望这样的交流平台能一直存在!现在,......
最近更新的专栏
风闻最热
-
1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文科生? 评论 123 赞 62
-
2“中国一个朋友都没有”?面对这样的观点,... 评论 121 赞 15
-
3暗夜里的星光:“台湾第一才子”竟是我党地... 评论 80 赞 97
-
4关于歼-16驱离外军隐身战机 评论 70 赞 79
-
5韩国反华游行说明,全球多国舆论体系根本性... 评论 61 赞 21
-
6编译 | 为什么曾经八面玲珑的印度,最近... 评论 61 赞 10
-
7美国人惊叹,我们又把一个钱学森逼回了中国 评论 58 赞 5
-
8她的当选对中日关系,甚至东北亚不是好事 评论 50 赞 3
我觉得这个问题极其浅显,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理解这为什么会成为问题,懒得讨论这么简单的问题,后来才明白人和人脑子里能装的东西不一样,调用水平也不一样,有的人就是抗拒思考。
中科院数学所30年前几个月都发不出工资,这该知道吧。05年天涯的战文何时才能超过日本,多少听过吧。中国有钱才几年?没钱的时候该在哪方面加大投入,当然是能变现的工科,只有有钱了才能在基础学科加大投入,再说一遍,中国有钱才几年?真的是只有几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理学人现在兜里也没几个钱,扭头去工科降维打击薪水翻几倍,再不要脸点去金融,收入几十上百倍,有几个可以坚持初心的?为什么还要坚守?这还只是人才的一方面,和国外前沿交流国内更是局限,丘成桐话都说明白到那个程度了,普通人依旧看不懂,居然还成了个网络话题,让人扣了一堆帽子。各种情况看过来,纵使我们超高智商人数世界断档的第一又如何,内外部环境都不具备,干着24×7最辛苦的工作,又不给牛吃草,还想让牛出世界级的发现,我只能说你以为大家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吗?基础学科重大突破短时间内小概率出现,中长期经济发展顺利则必然发生。
明明都不是一类人,连接触和见都没见过那些人,却又能臆想人家如何如何,武断判定人家如何如何,这样的思想不健康。有那功夫问几个为什么,随便想一想也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