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金字塔使用的石材跟埃及金字塔一样,都是石灰岩

  • 波波Chris 假话不说,真话不全说
    故宫良渚大展对良渚人切割玉器的介绍,您参考一下:
    【良渚人在盛期主要用透闪石这种软玉来制作高级玉器,采自四周的山中。获得原始玉料之后,第一步便是要制坯,就得用到制玉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切割技术。良渚工匠主要采用了两种技术:片切割与线切割。无论是哪种方式,切割玉石的材料都是高硬度、颗粒细小的解玉砂(当时以石英砂为主),片切割是用竹片一类的片状硬物粘上解玉砂来回纵向切割,而线切割则是以绳子带动解玉砂运动来切割。
    显然,片切割由于工具本身是平直的,更容易切出整齐的切面,力道也比较好把握;而线切割则很容易弄成波浪型的起伏切面,常常需要后续打磨再加工,费时费力。但在良渚文化时期,大多数玉器都是用的线切割,只有一些对切割深度要求不高的小型玉器(玉管、锥形器等)用到了片切割。很可能是因为当时长江中下游还没有能直接利用的大型片切割工具,切割深度受限,良渚工匠不得已进行了妥协。后来的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都广泛应用了片切割技术,生产力也就蹭蹭上涨,制造的大型扁平式玉件越来越多。】
    假设,咱就假设,如果用青铜片作为片切割的工具,应该比竹片好用吧?

回复1

  • 假设我们有的对方也有,就不吐槽了。
    再次强调一下,能加工小料的工艺不等同就能加工大料,这不是无用信息,是实际加工得出的经验。你注意看你发的第二张和第三图的侧面,略带弧形并连续到底的切割面,特别是第三张由于底部还没有从岩体上分开,这切痕从立面延伸到横截面。这里存在三个问题。
    一,无论是绳切也好片切也罢,其形成的切面不会是统一略带同样弧度的,连宽度都差不多。这种痕迹只可能与加工工具自身的形状有关。
    二,鉴于其材料的尺寸,要将其切割痕磨平,并且成品要达到图一的笔直水平,在没有合适的工具前提下,是达不到的,理由很简单,用你的说法,均只能由人工小面积的分批打磨,误差是避免不了的。这也是我说小料适用的加工方法,大料不适用的原因之一。
    三,图三存在两个问题,
    1.在加工大料,工具无法一次成型的情况下,通常会切一部份,敲掉,留出加工空间,再继续切。这时,切割面会出现不平滑的情况,这是由加工方法决定的。用原始工具加工大块石料,这个步骤会更加频繁。留下的此类痕迹会更多更明显。
    2.图三中的痕迹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合理。在被加工对象已被切出立面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把底部和另外一侧岩壁也弄得如此顺滑?是加工能力溢出吗?像不像是在炫技,看!我们就是这么切的!反正现代的石材厂里,师父们是不会在边角料上多花一分功夫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