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普通中国人都是严重缺乏自信的,所以公知才会如此泛滥

  • 不能简单地拿1950年的差距跟1990年的差距比,1950年的中国大多数人只知道美国军事上很厉害,有原子弹,中国没有,对于美国在经济上社会发展上和技术水平上与中国有多大差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清楚,起码没有直观的认识,甚至很多人相信美国富的只是资本家,美国的工人农民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而且就算知道了美国普通人的生活比起中国人,哪怕是中国比较富裕的人也是天地之差,那也会归咎于旧中国,并且坚信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定会很快赶上去的。1990年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全面了解了美国与中国的现实情况,而且新中国已经成立了40年了,大家已经清楚赶上美国绝非易事,而且大多数人都认为赶上美国是不可能的事,所以,1990年中国人的自信是远远不如1950年的,跟1950年比,甚至可以说毫无自信,1990年别说自信,大家都有一种深深地绝望感,看着美国日本欧洲的那些在当时中国人眼里如同神仙法宝一样的先进产品,看看超级先进发达的城市乡村,看看人家如同洋枪洋炮对义和团长矛大刀一样的先进武器,那还谈得到“自信”二字,顶多是不甘心罢了。1950年直到1990年真正拥有自信的人也不是没有,除了党的最高层领导人以外,钱学森先生就是,钱学森先生是真正知道美国和中国差距的人,他要是没有对中国的自信,就不会连人身威胁都不怕,排除万难回到自己的祖国来了。

回复2

  • 你说的也是现实。
    但是我想补充一个另外的更核心且更深层的问题。
    自信是什么?有的时候就是理想主义的坚定信念。一个人的自信可以被差距打败,但是往往真正的自信是差距下依然积极乐观。也即战略上藐视敌人。
    这个根本性原则上,并不是差距多少,到底认识多少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你相信不相信自己所信仰的。就像很多归国科学家一样,人家非常明白差距,但是就不信邪,打算盘也要敲出来。这才是根本上的精神。
    而后来嘛……不是差距的问题,而是自己先放弃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都不相信自己的理想信念了…那这样的话,再小的差距也会觉得是无法跨越的鸿沟。
    而真要说,50年抗美援朝,那时候有啥?连工业都没有…差距真的比后来90年代大?
    如果心里早就认输了,那就会觉得困难压力一个比一个大,就会觉得90年代啥也不行…
    当年毛敢说手榴弹对原子弹,并不是毛不知世界不知道各国国情。
    有句话怎么说的…家里有了些坛坛罐罐,反而畏首畏尾起来,怕这个怕那个…一般是什么群体才会有这种软弱性、妥协性呢?
    这才是实质核心。
  • 你说出了我不敢写的内容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