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歧视汉语吗?

  • 在律制中,西方十二平均律的发现确实不是巴赫发现的,但从乐音到音乐这一点确实是巴赫先做到的,尤其是复调与和声的纵横音乐表现形式,也是巴赫在键盘乐器上证明了十二平均律衍生的大小调体系是更优秀的,或者说对于作曲家而言是更合适的。后世西方音乐作品直到新音乐时期都具有纵向的和声性和横向的复调性,这本身和巴赫就有最直接的关系,从这点上看,敲定十二平均律而不是发明这点没错吧?,巴洛克时期本身就是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打架的时期,那为什么巴赫之后就没人再用五度相生律了?
    朱载堉发现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更早这点没错吧?我要说的是东西方音乐文化平行,西方审美在十二平均律,东方审美在五度相生律,西方强调立体理性,东方强调空间感性。
    你去跟普遍不专业的人解释十二平均律的学院派说法,不如直接和他们说一句一个叫巴赫的天才用这玩意写了曲子,然后大家都说好,以后全都用这写了更能让人懂。话又说回来,这还不算巴赫敲定的??

回复1

  • 你这一长串字就没几句对的。麻烦你回复前能不能先认真读一下我的文字?如果实在没时间我可以接受你私信我一句一句琐碎地聊。再次指出以下事实:
    1. 巴赫从来没有为十二平均律写过音乐(有文献证据)
    2. 对位法的诞生在巴赫之前(音乐史常识)
    3. 从巴赫到瓦格纳西方古典音乐所应用的律制都还是五度相生演化而来的
    4. 巴洛克时期根本不存在五度相生和平均律打架(“好律”看上去或许有点像平均律,但它的思维根本上还是五度相生的,有文献的)

    前巴赫时代的西方音乐,比如文艺复兴后期的各种教会音乐已经具备了后世西方音乐和声规则最基本的特征,且是用复杂的对位写成的。今天作曲学生学对位法还是得先学文艺复兴风格。大小调式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去看一下这个时候的作品就明白了,和平均律根本没什么关系。

    至于你说什么平均律和五度相生与我国审美之类的,你从街上随机调查100个人,排除音乐专业的,如果有超过5个人能辨认出十种不同的律制,我就同意你律制很重要。否则律制即便重要也远没有和声、旋律轮廓、形式等重要。

    我最初的回复里写了一些猜测你可能认为西方音乐应用十二平均律更先进一类的话,后来觉得不礼貌,就删掉了。结果你现在提出了“大小调优越论”。我必须指出,大小调式仅仅是更适合西方音乐精密的和弦制造冲突和解决的结构。仅仅是在浪漫主义时期,解决不那么精密了,清一色的大小调式就已经从零星到常态地被其他调式所取代,更不必提后来真正从十二平均律中诞生的无调性音乐。

    我现在只感觉你对于“巴赫”英雄史观过于执着,对于调律与音乐风格的互相影响的预设判断也过于执着,也许你需要冷静一下,想一想这种思维到底对不对。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