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确定出演《流浪地球2》

  • 虽说如此,但这仍然是传统灾难片的套路,即便是好莱坞的“环太平洋”或者“2012”,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全人类合作对抗外来威胁的意思。我并不是苛责流浪地球电影,事实上这第一次尝试的立意就已经不低了,或者说高于大部分外国类似题材。

    而流浪地球原著中的思想则远远超越了表面层次的英雄主义,而是探讨了更深层的人与人之间复杂对立,以及复杂环境下更高贵的英雄主义(这里为了没看过原著的不想透露太多情节)。第一部电影拍出来打出来知名度,第二部应该在立意上更上一层楼,最好(也最容易)就是向原著靠拢,而不仅仅是用更大的场面把第一部说的再说一遍。

回复11

  • “2012”体现全人类合作对抗外来威胁?
    你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吗?
    “2012”讲的正是资本主义体制下人类的最后下场。
    在美国的领导下,有钱人拿钱买命,穷人死路一条.
  • 漫天风沙 世界就是中国
    电影比原著强100倍。
    原著彻底反乌托邦。别的国家可能已经看到类似的方向,但是中国绝对不会走入那样的道路。
  • 好莱坞的电影去掉特效一无是处。宝莱坞的电影减去点歌舞倒还不错。
  • 若隐伯爵 悠悠如浮云,聚散都成景
    那找管虎拍吧,他擅长这个。
    好莱坞也拍过类似的电影,比如你讲的“环太平洋”和“2012”.只不过环太平洋中,香港还需要美国白人来拯救,而2012中,中国士兵的出场就是冷冰冰的把一群人扔在冰天雪地。而散发出“高贵的人性光辉”的只能是白人。
    说白了,在他们的宣传中,中国只是一个背景板。很多人为地心引力,天煞2,神奇四侠,神奇博士还有你提及 的环太平洋以及2012,中出现中国的镜头而欢欣,可照样中国只是一个背景板,只不过选择中国,只是因为这个国家观众多,能多赚钱而已,即便是马特蒙达的火星救援中有中国航天的不可缺少,可依然还是背景板,只不过是不可缺少的背景板,而且满屏的“中国请求美国,终于在国际上体现出了价值”的意味浓厚的怎么也遮不住,就像目前的台湾——虽然台湾缺少疫苗,但大陆想要台湾人打大陆疫苗,那就来求我们台湾啊。
  • Lawrenceglow 七字符
    说得好像原著不是以灾难为背景似的,不知所云
  • 原作太悲剧了。虽然说冲突很大,但是容易拍成那种,被评委喜欢,但是观众不喜欢的类型。
    就是叫好不叫座。
  • 科幻的确迷人,会使肾上腺素爆表,引导方会带你进入遐想的空间。关于遐想的祖宗应该是老子,他把人的思维带到了水的境界。真的会这样吗?会的,人类最高思维境界就是将人比作水的包容性:可载物、可溶物、可百变成型、可安静如梦。“心如止水”的境界观网很少存在,浮躁的污浊充满了各个角落。
    流浪地球按影视正常角度来看故事平平、演技平平。拿“地心引力”来比,就2个演员可以横扫全球80%的科幻,为什么呢?人家编剧、导演、摄影、道具、灯光、服装、演员、音效、音乐、特效、很实在,细致入微,毫无夸张的情节。即便逃生到了“天宫”,第一展现的是标准汉语逃生提示、第二个展现的是种植作物,第三个展现的是兵乓球、第四展现的是中文操作系统,第五是弥罗佛,第六是包囊上全部都是中文标签。
    科幻,你再幻也也就是影视,文学作品,你再牛也无法摆脱人的评判,一时的风生水起不能是杰作代表。

    碰瓷“人类共同体”?能是一个画风吗?抗疫面前我们是“所有人存活”,那流浪地球的筛检如何?话语喷时不脸红。英雄主义?抗疫时有多少英雄你数的过来吗?我们的人民就是英雄,这是西方无法解开的密码,中国演的是笑傲江湖,西方演的是霸凌江湖。

    幻也就幻了,少拿“明星”来刷流量。还想再一次刷屏吗?别闹了,大家又不是傻子,不就是争取票房收入吗?这谁不知道?
  • 不可能照原著拍的,反社会倾向。
  • 观文君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背靠大时代、成就大作品的机会就在眼前,中国影人加油!
  • 你说得对,但是很容易拍成很压抑的感觉。
  • 还没看过刘慈欣著作,看过介绍,好像是有全人类对抗外星人的故事情节。如你所说,这确实有些受西方文化影响了,深层次就是征服和抵抗的套路,还是排外的思维。真正中国的东西应该是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互相学习,一定是外来文明为我所用,同时自己文明也造福对方,而不是你死我活。周星驰的《长江七号》其实更符合中华文化对外星文明的理解!
    首先,能达到星际旅行的文明一定是善根的,本意不可能是恶的。因为恶走不了这么远,邪不胜正!其次,真正懂中华文化的人是自信的,自信中华文化是守正的,是海纳百川的,可以消化一切外来文明,包括外星文明!
    最后说一句,感觉你对第二部的期待与文章想传递的大致差不多!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