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山海情》发生在印度会怎么样?

  • 你说的实际是这笔拨款对于国家不算多,付得起,这是事实,但是我说的印度为此的拨款摊到人头上不到人民币一毛钱也是事实,一个是该不该付,一个是付没付,你跟我说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吧?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付没付吧?你在这里反复强调这笔钱不多,国家应该付或者可以付有意义么?一人一毛钱的拨款你让印度的学校拿什么给学生免费午餐,靠祈祷或者喝恒河水么?
    顺便说一句,玻利维亚还真不是好例子,因为他跟委内瑞拉一样是左翼执政,是对底层民众十分关注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印度是么?

回复1

  • 不是取个名字叫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你说玻利维亚是社会主义,不过是因为其现在的左翼政党反美而被西方媒体更多地渲染其是社会主义,被你知道了,你大概不知道印度宪法里也规定印度是社会主义的、民主的、等待等国家。如果需要,西方也会说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
    从二战后起,这个世界自称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很多,但我国和当时苏联认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那么十来个,因为认定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看他怎么说怎么写,而是怎么做。不土改、不对资本家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以国有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充其量不过是有一定社会主义改造思潮的资产阶级左翼政权而已,比如印度共产党执政的几个邦,比如战后意大利共产党的几次执政,比如尼泊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基础,哪怕是共产党执政,这个国家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正如你说的,印度基础免费教育政策,如果但从字面上,确实不错的,实际效果也还不错,尤其是80年代开始,00年代快速推广的免费午餐(说明一下,其实多数不是印度政府提供的,但总之印度有),让适龄儿童入学率猛增。但即便如此,现在印度儿童的入学率也就到了我国1980年的水平,小学毕业率则还不到我国65年的水平。因为很多印度下层家长是这么算的,6、7岁的孩子在家里干活所得不如去学校吃一餐免费的饭合算,但是11、12岁为了吃这一餐就不干活就不合算了,因此印度小学四年级起辍学非常严重。
    印度政府治理的特点就是制定漂亮的制度,能否执行、执行得好坏则并不在其关注范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如何维持统治是核心,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并不重要。所以土改这种大仁不做,小恩小惠糊弄一下就行,虽然往往执行得很糟糕,典型的例子就是医疗。号称免费(其实不是,一是不全民,日收入5元以上的不免费,二是免费的内容不多),但是中印人口差不多,中国各级医疗机构97万个(含村诊所),同样点标准的印度医疗机构只有7万个。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印度政府只管制定免费政策,至于制定出的政策能否有效执行,其并不关心。
    另外,看问题要看根本,讨论印度,我们只要看以下几个数据就行:47年独立,可耕地比中国多15%左右,粮食产量约中国的一半,5成的农民没有土地。然后再想想中国农村,如果亩产量是现在的一半的情况下一半的农民没有自己的田要租地主的地种,农民的生活是什么样。
    实际上,印度人均粮食拥有量只有中国三年困难时期的水平,但却是粮食净出口国。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