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调查报告:上

  • 论述完太长了,我虽未系统的学习马哲,但几本书也都读过,也算是了解。马哲只是从一个角度论证,并未错,但有些方面却有局限性,马克思本人并不了解中国,更从未到过中国,对中国很多认知是错的。
    按照马哲理论,历史是螺旋上升,但实际上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是指数上升,生产方式变化则明显滞后。

回复1

  • 雪夜闭门懒读书 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拥抱生活。
    1.马哲不只是从一个角度论证,它是一个很完备的科学体系。
    2.马哲“有些方面却有局限性”,这在《共产党宣言》里,马恩都是承认的。马恩干脆说随着社会发展,有些观点已经过时了。他告诫人们必须以当时当地的社会条件为开展工人运动的依据,并取得政权。
    3.马克思与中国的关系是客观的,无可否认。但牛顿也没有来过中国,他甚至没听说过中国。这并不妨碍他的科学理论帮助中国人认识自然世界。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一旦为工人掌握,就会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爆发力。十月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都可以作为验证。
    4.生产力的发展早在马克思主义诞生时就已经显示了巨大威力。所以马克思说资本创造的价值比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创造的都要多(大意如此)。马克思已经神奇地预测到,资本将把全球的人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这在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的十九世纪,真是不可思议的。对,就是十九十纪!
    5.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也在不断采取措施,改善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并在意识形态领域大肆宣扬,抹杀阶级和阶级斗争,大搞“人权人性民主自由”等等所谓的普世价值。
    6.社会发展本来就不会一帆风顺,有波折有挫折有复辟有倒退,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非都是浪花。“长江水焉有那回头之浪”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非马克思主义者中山先生说的。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