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已被删除

回复1

  • 已注销用户 素质低下禁言 认知水平低下禁言 请自行对号入座

    第一,天道虚无缥缈,你理解为没有逻辑也未尝不可。但人的思想是要有逻辑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当然必须要自圆其说。我所讲的,事实上就是给出这样一种符合逻辑的推理让其自圆其说。没有逻辑,如何服众?
    孔子敬鬼神,而非信鬼神。否则既信鬼神,有信天道,而二者还不是一回事,这样混乱的思维哪里配当圣人。你竟认为推演这样的问题多此一举,只能说明你的脑子里没有逻辑这个概念。

    第二,我并未说孔子不是修行者,而是指孔子不是你7楼所讲的那种类似于和尚道士的出世修行者。孔子是大学问家,对出世修行当然有他自身的理解与判断,但以此判断孔子在出世修行,实在是太可笑了。
    孔子本身是一个人,不是神,人类的逻辑在孔子身上当然也有效。他不可能一方面追求入世的抱负,一方面做完全出世的修行者,一个人不可以同时做相反的两件事。
    孔子的修行都是入世的修行,修行的都是入世的学问。“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这个天地之化育就是诚信,这本身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是完全入世的行为准则。


    第三,我并未说孔子是唯物主义者,讲的是儒家思想是唯物主义思想。就凭几千年帝制时代儒家做的事情,对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塑造以及这种唯物性对中国现代化带来的巨大好处,上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第四,任何文明都是要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交往的。但这个文明是否现代化是不是也要看看与外来者是否有关系?文艺复兴本质上讲是新兴资产阶级不满宗教对权力的垄断,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思想以取代基督教思想的合法性,不能说外部因素一点关系没有,至少绝大部分是内因导致,如果硬要归结到外因,显然是没有反驳意义的错误。


    第五,仁与大同是儒家思想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唯物则是其客观属性。就像一辆车,制造的目标是跑得快,跑的舒适。而其客观属性则是一台金属机械设备。二者根本不存在非此即彼,或者主次的比较关系。


    第六,“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这是我最后一贴,不会再回了。
返回文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