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数智、隐私和柔性管理
经历了2020年的取消,以及2021年的延期。2021年12月26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安博会)终于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了。如果说这届安博会有什么奇怪之处,那就是除了展会名称,安防两个字的出现频率比以前少了很多。
漫步在展区,你能看见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的广告和彩灯,也能看到大量与“数智”相关的海报与宣传。整个呈现出一幅科技改变生活的喜庆场面,与90年代安博会的录像中体现的风格大异其趣。
怎么理解这样一种变化呢?
安防产品升级迭代的必然结果
90年代的安防产业,产品是比较单一的,主要包含录像、存储与播放三个部分。有的高端产品,还包含一定的预警功能。但总得来说,这里的防主要还是事中制止,事前难以发现端倪,事后几乎提供不了什么高价值线索是当时安防产品的常态。
越是缺少什么就越是强调什么,因此在特定年代竭力把折腾摄像头系统的业务与社会安全防范这些“高大上”的字眼相组合,就成了相关产业下意识的集体行为。
随着社会秩序的改善,以及治安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早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安全的定义必然完全走向外部性,最多出售一些非杀伤器械的展会使用安全防范这样的词语,未免显得有些夸张了。
要知道哪怕展示导弹、战车、飞机、坦克等武器的中国国际航展,至今也没使用防务展这个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防务和防范是一个词,一家自称从事“Defence”的企业,更容易被理解为是军工企业,走出去后光解释成本就很高。因此,向海外拓展的中国安防企业开始回避安防这个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展出这种武器的,也仅仅称自己为航展
此外,安防产品的迭代升级使得其自身逐渐走向多元化,很难再用安防这个模子去概括和归结它。例如网络宠物摄像头,在不对室内临空窗进行改造的情况下,就与安防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为了满足宠物主人在外出期间的心理寄托。类似的还有特种可视化设备,虽然是为监控目的设计的,但由于其特殊的尺寸和成像效果,也可用于常规展示甚至创造新的传播形式。
宠物摄像头
一项技术安防与否的标准,在今天几乎完全取决于用途。例如人脸识别技术,用之于门禁即为安防,用之于付款则不然。因此,相关企业都愿意寻找能体现行业新发展、新特点的新词,安防这个老词语有一点跟不上新时代了。
不过相关企业大部分的营收还是来自于控制人流相关的技术和业务,身在安防、心怀“数智”,这种矛盾和纠结的状态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大隐私时代排斥宏大命题
2018年,百度的CEO李彦宏公开说:“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
此言此语,已成为互联网经典笑话,隔三岔五就要被拉出来批判一番。李彦宏的失误就在于他把一个短期现象,当作了长期存在甚至会不断发展的潮流。三年过去了,隐私安全的堤坝越来越高,数据保护的笼子越来越严。
在普通人眼中,隐私正成为越来越不可牺牲的价值维度,在这样的时代里,负责任的企业只有尽快充分保障用户隐私这一种选择。
三月前,武林(杭州古称)秋风之中,湘湖月色之下,笔者有幸和媒体朋友一起与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共进晚餐。交流中有一个共识是重视隐私保护的时代已经到来,只谈安全的宏大命题,长期来看必定不得人心。
为了说明不断完善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张鹏国总裁还提到了多年前两个有意思的故事:
一是某大学刷卡出入时,大屏同时出现对应学生的照片、姓名和班级,结果有学生认为这是示众,遭致抗议和投诉。
二是某小区的门禁,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只有安监室的小屏幕上能看到业主姓名,结果还是被投诉。有业主问:“我在不在家怎么能让保安掌握呢?”。于是又继续改进,彻底取消了任何显示。
在席间,笔者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不大幅度增加开发成本的情况下,宇视怎么保证不断改善隐私政策呢?”。是的,隐私的保障从来就不是纯粹的态度问题,开发制度和隐私政策起到了难以想象的重要作用。
近期疫情中反复故障的西安健康码,催生了一个段子。负责维护的程序员,因为打不开健康码,无法进入公司修复健康码(注意,并非事实!)。整件事虽然是一个段子,但现实中这种只愿意给程序员低权限,却要维护高权限内容的黑色幽默并不罕见。
西安一码通故障衍生出的段子
被逼无奈之下,程序员们也有自己的方法。那就是设置后门,方便远程修复或是取得系统的高级权限,更方便地进行修复。事实上,哪怕不刻意设置后门,由于某些程序员的编程习惯和安全意识较差,安全漏洞依然难以避免。
因此,确保隐私安全,需要在软件达到功能性要求后,增加更多的审查和模拟攻击。在软件还十分依赖手工操作的今天,要完成这些工作并不简单。
对于这个问题,张总当时神秘地表示,让我一定要关注这次安博会宇视的相关政策。果然,我们看到了足够震撼的内容。
宇视在今年启动了源码开放计划,将平台的源代码尽可能多地共享给合作伙伴,从而打造更加开放的合作生态,为合作伙伴提供基于视频综合服务的全景、智慧、物联的开放平台。
笔者猜测,在该计划下,除了宇视自身的开发团队会对安全和隐私工作进行把关,相应的合作伙伴也会在保守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发现、报告并修复相关的漏洞。安全和隐私保护没有终点,更多的呵护还是令人更加安心。在相对封闭的安防领域,宇视这么做已经很前卫了。
安防是个好概念,好就好在它是宏大叙事,让人马上就知道重要性。但当安防设备普及后,像“智能生活”这样的概念必然更加入情入理,安全防范的概念在宣传上逐渐淡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安防的防,目的在于防坏人、防风险,但安防设备甄别的大部分又是普通人、普通事。在冰冷的机器面前,我们真的要默认把有血有肉的人都当成潜在的防范对象么?
此外,防字带有鲜明的独立性。表明设置相关设备的主体与被检视的客体之间存在隔阂。但实际上,两者的主客体从理想上、法律上,甚至从实践上都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对于自治的社区和农村而言,两者更可能就是统一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没必要在文字上纠结,但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要求管理具备相当的柔性。从名相上开始,今后安防设备的接入也会更加柔性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