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产品的水有多深?只会让人越看越焦虑

保健品这个东西,说它有效果,其实不大,说它纯粹是骗人的,也不行。

50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就爱上了买保健品,沉醉于各类奇葩养生方法的人群在近些年不断扩大,

这里面老年人居多,其次是中年人,也就是这些有钱有闲的老年人、走哪都拎着保温杯的中年人,又有一批即将跨入不惑之年的80后。

人们总是年轻时消耗自己,年老了才保养自己,年轻时拼命挣钱,年老时用自己辛苦挣下的钱来保养自己。

在热衷于保健品的人群中,有人爱上民间古方、秘方,有人喜欢虫草、石斛等破壁类保健品,还有人啥都爱的。然而这些人纷纷表示:越是保健,越是不安。

500

有几位长期吃保健品的人告诉我们:

她早上一睁眼,先用温水化上阿胶,服复合维生素片、善存片、乳钙胶囊,吃完阿胶再洗漱。中午一粒蔓越莓胶囊、一粒葡萄籽抗氧胶囊。晚上把白天这些再吃一遍。对了,另外还得加片黄金素,补脑的。一个没吃到位,心里就慌乱。可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只要保健品没吃好,第二天就会发现牙肿了或者哪里不舒服了,下面就不敢再大意,必须按时吃全。

媒体和专家总是声讨我们这些喜欢买保健品的,却没有关注我们热衷保健品是有客观原因的。当然了,主观上是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但有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呢?

就是一种态度的反差:卖保健品的待顾客亲切、亲热,而我到医院看病,医生都忙得一塌糊涂,态度冰冷生硬。在 医生眼里我们确实只是一堆器官而已。

500

有人采访过发现有人一天要吃10种保健品,年轻的80后、90后也加入到保健大军中来。有专吃代购来的国外保健品的,有迷恋民间偏方、秘方的,还有追着神医满世界跑的。各有各的“迷”,也各有各的苦。

“保健品迷”有三大类型。一是渴望关注、渴求温暖型。有的老年人身边没有孩子,孤独寂寞,“训练有素”的销售员便趁机拉拢他们参加讲座、活动,让老人倍感关怀,心甘情愿为保健品买单。二是“补偿型”。一些老年人觉得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晚年就该享享福,把年轻时没吃的补回来。三是身体欠佳四处寻求偏方型。

为解除保健焦虑,既要采取措施保障市场健康发展,又要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保健品市场不能一直混乱下去,这是政府必须扛起的管理责任。

同为年轻人, 告诫大家,年轻时你不分昼夜的拼,年老时就等着受罪吧。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为了老了能自如点。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