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的药那么便宜?

这是因为印度一直从国家层面鼓励并保护仿制药generic drug产业的发展。

所谓“仿制药”,即拥有“非受保护专利”的处方药,简单说,就是有药效、有专利,但专利不受保护的药。通常而言,特效处方药需要漫长的研发周期和巨大的研发成本,加上新处方药往往由大型药企独家垄断,因此市场上这类药的价格总是特别昂贵。

但印度国内人口众多,且卫生条件较差,为满足医药需要和扶持一个拳头产业,印度联邦政府在1970年通过了《专利法》,规定药品专利在印度不受保护,药企税前利润不得超过药品售价的15%,3年后又规定外企在印度企业中持股不得超过40%,这使得1970-1999年期间印度仿制药大泛滥,印度也一举成为全球药价最便宜的国家。

500

1995年加入WTO时迫于压力,印度修改《专利法》承认药品专利,但添加了“政府必要时可强制要求转让专利”和“仅保护有大幅提高疗效作用专利”等条款,而在具体操作中,起诉印度政府或企业侵犯专利的诉讼在印度几乎不可能胜诉,这让印度仿制药产业变本加厉。

迫于美方不断向印度施压要求加强药品专利保护,印度资本主动进入美国,收购一些二三线医药品牌,再由这些“美国药企”在美国购买一些廉价或即将到期的专利保护药,然后“授权”印度国内药企无偿仿制,这种“左手倒右手”的做法,让国际间各种制约法则对印度的仿制药产业也只能干瞪眼。

由于主流工业化国家药价昂贵,但医疗卫生需求高涨,因此许多国家也对价格低廉的印度仿制药有需求,第三世界国家就更不用说了,2005年印度修改专利法,加入92A条款,允许向“无生产能力”国家出口仿制药。2016年印度占全球仿制药市场份额20%(258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份额38%。

500

不过印度式的仿制药模式存在一些“硬伤”:只能仿制相对旧款的药,而难以仿制最新、效果最好的药;仿制药利润少,加上缺乏投入动力,印度药企的自主研发能力很弱(方某某的吹水看看就好了……),而国际一线药企也惟恐被“强制转让”,不愿意将自己开发的新药授权印度生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印度药品研发和生产始终“低位徘徊”。印度虽然药品价格便宜,且实行全民医保,但人均寿命和医疗卫生水平评价长期得不到提高,这并非偶然。

中国这样的大国想走印度的道路比较困难——事实上由于印度抢了先,国际间有了防备,模仿印度模式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即便印度自己如今在欧美也处处受制,但通过两国间协议对某些印度仿制药开放门户是可能的,也能有效降低国内药价。但如前所述,仿制药泛滥将制约专利药的研发和原创药的投入,大量引进国外仿制药更可能挤压国内药企的生存空间。

500

简单说,对引进印度仿制药持谨慎态度有利有弊,但一面把印度仿制药拒之门外,令国内药价居高不下,另一面国内药企却利用这种保护过着“无欲无求、不思进取”的舒坦日子,既不让利社会,又不利用这种保护勇于开发自主专利药和新药,就说不过去了。

一种新药,从研发成功还要通过临床试验来审批。通常,公司在药物开发上花费数十亿至数亿美元。复杂性的一个要素是,广为人知的最终数字通常不仅包括进行一系列I-III期临床试验的现金支出,还包括资本成本。长期(10年或更长时间)的公司必须承担临床前药物发现的自付费用,专利期是20年,所以药企要在这期间把钱赚回来,还要为下一种新药做准备。所以在专利期的要一定贵。(更多精彩请关注“晓伟看世界”)

500

印度药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他们生产的是仿制药,没有之前的研发投入,所以便宜,印度其实也很重视专利保护,但是对仿制药网开一面,因为印度经济落后人口众多,就算是发达国家有的时候也难以负担。印度人认为印度人吃不起原研药,他们认为人命是第一位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WTO有这么一项规定,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如果发生公共健康问题,有权强制使用专利,在印度这个快14亿人口的国家,印度认为所以疾病都符合这这一条约,药企打输官司也无话可说。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