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景区被误会插队女孩的情绪可理解,部分主流媒体道德值得商榷
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人人都有一支麦克风,运用之妙,在乎人心。
2016年4月19日,国家领导人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强调:
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互联网地位重要,情况复杂多变,如何正确引导舆论,靠近国家大政方针,主流媒体工作任重道远。
难得五一假期,大家都出来散散心,顺便刺激刺激消费,带动带动GDP。这当然是好事,亦是国务院经济工作内容之一。
昨天5月1日,网络流传浙江金华横店景区某祖孙俩游客疑似(被误会)插队情绪失控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
其中,部分官方媒体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令人唏嘘。
大致情况是:
4月30日,网络流传景区游客争议视频,有网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豪付5万加热舆情。
5月1日,标注为“四川观察”的某官方社媒账号发布视频、创建话题#男子阻止插队遭俩女子狂骂#、#金华两母女插队被制止当场发飙#。
随即,大量官方媒体跟进,共计78家。
5月2日,事件进入高潮。
先是自称当事人的网友凌晨两点注册账号,发布长文,声明“我没有插队”。
从当事人的近千字长文来看,应该是个蛮有主见、有个性的女孩。
而且在当时的心情下,能洋洋洒洒,没有编辑、没有修改,逻辑上,应当也是一个有见识的女子。
至于她当时何以“失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无论贫富贵贱、职位高低,应该都会有特殊get的点吧。
关键是发泄归发泄,不要相互肢体冲突,引起严重后果。
奇怪的是:
与同一事件其他话题不同,当事人这个澄清话题#我是当事人 我没有插队#阅读量突破1.5亿,虽然有50家媒体参与讨论,却没有一家申请主持人。
如此蹊跷,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接着,知名媒体人胡锡进理性评论认为:擅自发布、扩散普通群众的普通纠纷不应该。
后,标注为“西部决策”的某官方媒体账号推出#胡锡进评插队发飙事件#话题。
鉴于胡锡进在网络中的特殊体质,几乎可想而知,大概率会受到猛烈暴击。
下午2:43分,标注为“金华X边事”的某疑似商业账号在事隔两天后,推出话题#插队母女欠四川人一个道歉#,凭地域观念,再次进入一个高潮,短时间阅读量超过5亿。
西部决策继续推出话题投票#从旁边队伍平移过来算插队吗#、#9成投票网友认为平移过来算插队#。
作为独立社会观察者,回顾整个事件舆情,可谓一言难尽。
部分主流媒体作法值得商榷。
首先,媒体在追踪、引用某个突发事件舆情的时候,能否本着新闻精神,联系一下各方当事人,核对事实、查清真相,平衡报道。
其次,从原始视频来看,显然就是普通百姓之间的普通纠纷。
本是鸡毛蒜皮,理论上就算纠纷,让任何人处理,也都是调解为主吧。
不知为何有近百家主流媒体不约而同想到的却是:热衷展示“老百姓发飙”,普天同庆的时候,要让别人添堵?
反反复复推话题、搞投票,是热衷让群众斗群众吗?
这样的事件公益性在哪?
为什么当事人的澄清主题却没有一家主流媒体主持公义,止纷息讼呢?
这样的事件公益性在哪?
2023年1月29日,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指出:
推动完善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发挥党内监督主导作用,促进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贯通、形成合力;
不知道我们的主流媒体平时在监督地方政府、部门官员工作的时候有没有如此尽心尽力?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
不知道那些主流媒体到底有没有仔细看过当事人的澄清长文?
或者有没有日常排队的生活经验?
女孩的文字是“准备移向一旁的散客通道”。
简单地说,就是“借过”,去向另一个通道,看看是否非团队年卡的散客通道,然后准备在那通道重新排队(当然后续是到尾部排)。
实际就是挤上去看一眼,确认通道对错,以预防再排错,并非想插队。
毕竟假期人那么多,挤来挤去有可能又搞混了。
理论上,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何况那女孩的确戴着眼镜,大概率是个近视眼。
再回到事件本身,实话实说,那个男孩在意识到可能真的误会女孩了后,没有继续激化矛盾,而选择让别人释放,这也算将功补过,还是懂大局的。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希望我们的主流媒体时刻牢记使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