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堵车是个大问题,最近三五年已经逐步改善了,好多了
【本文来自《北京交通拥堵的问题根本不是车多》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唉,你还是不了解北京,或者了解的不透彻。
北京堵车是个大问题,最近三五年已经逐步改善了,好多了。治理北京堵车没有什么必杀技,多管齐下,众人拾柴,逐步在好转。各种交通参与者,驾驶员、车辆、行人、道路、交通标志、限行、规则细节、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最后都落在交通上。
停车费便宜,可能是对特富裕的人说的,一天百八十的停车费,普通打工人肯定是嘬牙花子的。所以北京发展公共交通、慢行系统,有改善,至少减少了一部分机动车上路。
涨停车费不是办法,1万块1小时倒是行,核心区没车了,那就是把政府的脸面放到地上摩擦了,是馊主意。北京动员小区、企业单位,有条件限时开放共享车位,也是一部分正能量,得到百姓拥护,也不用增加百姓负担,挺好。
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也一直在做,只不过没有看到具体数据,知道的是一些高校、医院、国企搬到了雄安,一些公共部门搬到了副中心。这只是一个方面,不能说就起决定作用。
北京自己也想分散,也弄卫星城,也搞智慧交通,现在有了很大改善,只是改善,达不到理想的说法,但堵车2个小时的现象似乎没有了。当然,还有京外车辆通勤,比例相当大,现在限制一年多少次进京证,好多了。
北京有“百公里通勤圈”,人不在少数,北京还是有点太大。住南城,去北城上班,这在全国城市大部分都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北京就不一样了,弄不好就进入“百公里通勤圈”,每天开车4、5个钟头再上8个小时班,听着难受,看着憋气,跑着更是灾难了。但人家工作单位在一个地方,家住在另外一个地方,这是硬性限制,只能尽量让这些人减少,没办法杜绝,租房子租金也挺贵的。
北京还有若干商圈,商圈里写字楼林立,每个写字楼不住几十家公司?每家公司二三十人是小微企业,这样算下来就知道一个商圈要多少人、要多少车了。有了交通枢纽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解决了公共交通问题,私家车还是要资源的,毕竟还有“百公里通勤”的斗士们呢。
别以为国外就如何如何,北京搞交通的这帮人早就学习过多少遍了,好像还有个交通发展研究院专门对付北京堵车。——这是专业问题了,需要专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