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或过过些泼水节,大多只在泼,有些乐趣,但觉蕴含少了些

【本文来自《云南泼水节,性骚扰天堂?》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还真过过泼水节。

最早1977年时,“文革”刚过,曾多年未举的少数民族节日重又举办,第一次去过此节就是首恢复此节时去过的。

特殊的原因那日自由,战友两个有点激动相约而去。

是一个传统的傣族村镇,临一小河还有一个稍宽敞边上大树浓荫有个广场那样地。节日主场办在广场。

那日虽自由但是着装的,我两商量只去凑热闹,便穿进寨子找隐形点地方去观看。

走过一家家的吊脚楼,最后一家已靠近广场了,但要经过一傣家门口。而门敞开着。我本在前,另战友在后。

他突然大喊一身便串到我前面去了。

待我反应过来,急侧身时,一傣族大妈笑嘻嘻的将一竹筒水已从我头上直浇到脚。半侧身就湿透了。

看我湿透半身还有点被惊到了的样子,大妈笑嘻嘻有点得意满足感十足,丢了竹筒双手相合给了我一礼。嘴里念道啥听不懂,想来应该是祝福的话语吧。慌得我急忙也双手合掌还礼,忙着谢道:“谢谢你的吉祥水喔!”

话没完我还是赶紧溜了,若再有个傣族老乡妹子的再来一竹筒我怕必是落汤鸡了。

溜到广场边见到了战友,他没好到那里去,虽躲过了寨子里的竹筒,那能躲过广场上倾盆而来的水,早落汤鸡了。

我当然已没躲过,做了落汤鸡,是被追着泼的那种。没办法,我两是着装的,被追了泼,还不敢还手。最后只能跑出广场躲到远处的河坝上晒衣裤去了。

后来衣裤干了,我两是爬上大树观摩了这一天的泼水节。

印象里,这个节日应有这么几个层次。

1)狂欢的情感释放。主场上多是青壮中年男女,以水狂洒狂泼,斗趣争胜,用情粗狂,追逐扎堆,也可能是当时初开禁的原因,有点狂野的释放性情。对此点我以为,有些过分的行为还是有必要作些规范才好。

2)此为傣族的重要节日,仪式感不能少。记忆里当时是有傣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的,男青年肩上斜挎长鼓好象还有芦笙或其它乐器,他们组成歌舞乐队在狂欢泼水人群边上助兴,一则增气份一则是以歌舞鼓乐等的掌握节奏,这样给这个节日带来较高的观赏性。

3)傣族人是逐水而居的民族,对水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有谚语说“傣族住水头”。以水为吉祥过此节蕴含着美好的愿望,泼洒出吉祥水给人以美好的祝福应为节日主题。就如象寨子里以祝福美好泼洒那样,有内心的美好也不乏趣味的见乐,即文明又祝福受用,是普惠的,就非常好。

此以后,也观摩或过过些泼水节,大多只在泼,有些乐趣,但觉蕴含少了些。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