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以前是做进口生意的,发展了20年,规模爆发是最近5年的事,因为我们…

【本文来自《左千户:如何突破欧美封堵?外贸数据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从未如此爱国
  • 话说回来,我们是做五金材料的,我们的下游客户多数都是生产消费型产品的外贸制造型企业。

    今年2月份的时候还一片大好,但是一到了3月,我们去走访客户的时候,订单就“消失”了。

    特别是那些去德国和美国参展回来的企业,结果都是“没有订单”,原因都是“欧洲买不动,美国不让买”,低端制造业转移也是事实,我们有些客户就是把生产转到了越南,中国制作好的成品也要越南绕一圈再出口美国。证明美国的去中国化政策确实在起作用。

    虽然在这场博弈中我坚信中国必然胜利。

    但是这段最困难的时光到底有多长,有多少企业可以坚持看到胜利的那一天,我们心里是没底的,而那些每天埋头的工人以及他们的家人,甚至还没有认识到接下来将面临的情况,等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们甚至是没有任何准备的。

    为此我们公司在自救,在找寻其他的出路,纵向的研发新产品,横向的扩展非欧美地区的贸易我们都在做,但是我们心里也没有底。

    所以现在,我们和其他身负贷款、现金流困难的中小型企业一样,我们都想找到一个声音、找到一个方向,我们需要一个希望,告诉我们前面的路不是死路。

能转移的注定会被转移,这也是双向的,更高阶的技术向中国转移(或者被中国掌握),我们公司以前是做进口生意,发展了20年规模爆发是最近5年,因为5年公司开始自己研发生产,5年前公司只有100员工这样,一大半销售,其他后勤,现在接近千人,研发部员工数猛增到接近400人,我们的产品比以前代理的进口品牌技术参数还好,就是会有些小问题,但能迅速解决,用户也就不大抱怨,再过3年这样,大规模生产应用后,稳定性问题就会解决,而代理转向研发的同行不止我们一家,这其实也就提供了不少的高薪岗位,起码研发起点是本科。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