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否需要F-35B一类的STOVL飞机

500

最近对于076,以及我们是否需要类似F35B这样的STOVL飞机争论很多。先说结论,至少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我国并没有发展STOVL飞机的实际需求,STOVL飞机也在我军体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本文拟从STOVL飞机的早期探索、性能特点、部署方式、出发,探讨其是否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一、STOVL飞机的早期探索

众所周知,STOVL指的是具备短距、垂直起飞和降落能力的飞机。STOVL飞机的缘起可以追溯到二战末期,纳粹德国在经历盟军大规模战略轰炸后急需一种不依赖机场跑道的战斗机或者截击机,于是就有了亨舍尔的Lerche以及巴赫姆的Ba-349这样的早期垂直起降技术方案。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都不成熟,相关型号也没有真正迈入战场取得什么战果。

二战后,随着冷战进入高潮,核大战的阴云降临在各强国头上。出于对核战条件下机场容易被毁、战斗机无法起飞的考虑,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认真研发过通过火箭助推的方式零距离起飞战斗机的方案,并在F-100D等型号上进行了多次试验,实际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因飞行安全、部署条件、机体寿命影响等方面的考虑,最终该技术未能继续发展下去。至此,相关的方案都着眼于垂直或者零距离起飞,与现代的STOVL飞机并非完全一样,但存在技术或者需求上的渊源关系。

二、STOVL飞机的成熟与优劣

谁开启了现代STOVL飞机的大幕?相信大家都会说是鹞式。的确,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横空出世的鹞式与飞马发动机,不仅为现代战斗机增加了一个分类,更改变了很多战争的模式和结局。同时,得益与铁幕两侧的技术跟随与发展,STOVL飞机产生了以鹞式为代表的纯推力转向发动机技术路线与以雅克38为起点的推力转向发动机+升力风扇的技术路径。鹞式路径限制过大,现已停止发展。推力转向发动机+升力风扇的技术路径经雅克38到雅克141一路发展,技术集大成者即肥电家族最大的拖油瓶F-35B。

STOVL飞机在理论上都有垂直起飞、垂直降落的能力,但在实际使用上发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垂直起飞对载油量、载弹量等事关战机作战能力的限制过大,现有的STOVL飞机基本都采取了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飞行模式。受布局影响,鹞式飞机的飞行性能较差,且没有超音速能力。F-35B受累于平飞过程中沦为死重的升力风扇及发动机偏转装置,飞行性能和作战能力也是F-35家族中最差的。STOVL飞机的飞行性能与作战能力基本都弱于同代的常规战斗机,雅克38甚至只有象征性的空战能力,基本没有和战斗机对抗的能力,只能驱逐敌方侦察机和巡逻机。因此,即使是在STOVL飞机的高光时刻,即马岛战争中,鹞式/海鹞的胜利,与其说是飞行平台的胜利,不如说是英军有迎头攻击能力的AIM-9L对阿根廷只有尾追攻击能力的R-550的胜利。

三、STOVL飞机的部署

鹞式飞机的研制初衷是陆基,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即便是陆基使用,同样存在指挥、后勤、通信方面的需求。另外,垂直起飞时作战能力低下,短距起飞时同样对跑道长度有一定要求,这些因素大幅降低了STOVL飞机在陆基使用上的实战使用价值。在革命性的滑跃起飞甲板的加成下,英国率先将鹞式部署在了航母上,使得轻型航母在现代战争中重新拥有了地位和价值,也引领了美国“制海舰”的概念发展以及各国轻型航母的发展。目前,现役的所有STOVL飞机基本都是舰载机,且在母舰上全部通过滑跃甲板/平甲板短距起飞。

纵观全球,目前STOVL飞机服役的方向只有两类。一类是用轻型航母充门面的国家,一类是美军的两栖攻击舰。

由于传统的喷气式舰载机需要弹射器、斜角甲板才能在航母上正常起降,因此航母及舰载战斗机的建设成本很大,超出了西班牙、意大利等战后欧洲一票传统海军强国的经济能力。同时,这些国家在海外利益、反潜、共同防御、国家形象等方面又确有航母的需求。以鹞式战斗机、滑跃起飞甲板为鲜明特征的英国“无敌”级航母给了这些国家一个新的思路,与此诞生的美国“制海舰”概念虽然在美国国内被否定,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吸引了这些国家纷纷跟进,轻型航母与STOVL飞机组合的概念虽然无法与平甲板航母对比战斗力,但这些国家本也没有单打独斗的要求,更多的是承担美军的辅助角色。因此轻型航母+STOVL飞机足以满足这些国家的现实需求,且价格适中甚至廉价。西班牙、意大利、泰国等国的航母就是这一概念的体现。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击舰+STOVL飞机是非常具有美国特色的一种组合。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海军陆战队,被称为四等人的马润是一个独立的军种,与海军是互相独立的关系。马润现役的固定翼舰载机主要是部署在海军航母上的F/A-18C/D、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的F-35B以及退役的基本差不多了的AV-8B,主要承担对敌方滩头以及浅纵深的火力支援和战术打击任务,必要时也参加舰队的中内层的防空。由于F/A-18C/D是部署在航母上,无论是放飞还是着舰,一方面需要经过军种间的协调,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航母当前任务的需要,飞机的使用并不能完全按照马润的当前需求来,所以马润需要在两栖攻击舰上部署能够完全按自己需要使用的STVOL飞机。值得注意的是,虽说美国两栖攻击舰有通过全搭载STVOL飞机转变为制海舰或者“闪电航母”的能力,但受制于母舰平台的设计起飞效率较低,且缺乏远程预警手段,所谓的“闪电航母”更多的是让两栖攻击舰临时客串显示存在,在大国间的战争中作用极为有限。

四、我们是否需要STOVL飞机

受强敌的现实威胁,我国的航母发展目前可见的就是美式弹射器起飞阻拦降落的平甲板大型乃至超级航母路径,航母舰队中没有轻型航母的地位。我军海军陆战队从属于海军,战时可无缝接受海军航母常规舰载机的支援,也没有在两栖攻击舰上部署STOVL飞机的动力与需求。

有人说我们在南海的岛屿守备部队需要STOVL飞机,但这需求也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岛屿守备部队处于我国海疆的最前线,最急需的是拥有强大作战能力的战机,而STOVL飞机的作战性能普遍低于同代战机,在岛屿上部署有作为炮灰的嫌疑。且驻岛屿战机的大航程长时间飞行巡逻任务需要,也与当前STOVL飞机相对较短的航程实际相悖。此外,即使STOVL飞机对跑道的要求比较低,但对岛屿进行补给的运输机、岛屿上同样会部署的反潜巡逻机、电子战飞机等对跑道却有较高的要求,在岛屿机场的实际建设中,不可能不考虑这些因素而建一个短跑道。况且,即使只部署STVOL飞机,但飞机的油库、滑行道、机库、一定长度的跑道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攻击方而言,固然在跑道上可能需要额外花费一定数量的弹药,但对其他目标的攻击需求与常规战机相比并没什么区别。

至于STOVL飞机的纯陆基部署,当年困扰的通信、指挥、补给难题现在依然是难题,陆基部署没有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对STOVL飞机没有实际需求,相关技术的发展没有紧迫性,相关的研制工作肯定有,但最多也就是作为技术储备的用途。至于对于大战环境下短距起飞的性能需求,我国目前更倾向于歼20、歼10C等拥有优良短距起飞的常规战机,而不是为了STVOL能力不得不削减自己作战能力的STVOL飞机。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