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叶明:美国的贝尔斯登时刻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南洋时评”

作者:李叶明

美国政府一边向银行发新债,美联储一边为银行手中的旧债贴现。这不等于政府一边发债印钞,一边又印钞收回自己发的债吗?这是在糊弄谁呢?这不会影响美元信誉,不会积累更大泡沫和危机吗?

从加州银门银行主动清算业务,到硅谷银行遭挤兑、被当局关闭,再到纽约标志银行被当局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由关闭,美国在一周内倒了三家银行,引发市场震荡。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前主席谢拉·拜尔警告说,这可能是美国的贝尔斯登时刻。

什么是贝尔斯登时刻?

2008年3月,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为缓解贝尔斯登的流动性短缺问题,美联储批准摩根大通收购这家全美第五大投资银行,暂时阻止了危机爆发。但很快在同年9月,规模更大的雷曼兄弟又出问题,最终令次贷危机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大海啸。外界将这两件事分别称为贝尔斯登时刻和雷曼时刻。

这次硅谷银行等倒闭,美联储和财政部迅速出手相救,联合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所有储户存款“兜底”,还推出一项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ank
Term Funding Plan),让面对流动性短缺的银行不必抛售有浮亏的债券,而是将其抵押给美联储的贴现窗口,以获得为期一年的贷款。

500

另外在政府主导下,全美11家大型银行宣布注资面对危机的第一共和银行,令这家全美第14大银行,在股价暴跌70%后止跌回弹。可谁知好景不长,第一共和银行的高管很快被爆出在股价崩盘前已集体抛售了手中股票,而且抛售时间是3月6日。那时候硅谷银行都还没有倒呢!

此举被股民解读为,银行高管已经知道整个银行业都不行了,所以才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准备随时“跑路”。这对市场信心的打击极大,不仅重启了第一共和银行股价狂跌模式,还把参与救助的其他大银行也拉下了水。

500

网民戏称: 箭头指向排队倒闭的方向

另据华尔街日报17日报道,美国多所大学经济学家共同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有多达186家银行可能存在与硅谷银行类似的风险。由于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银行持有的债券等金融资产严重缩水,部分银行的资产价值减幅达20%。有10%的银行存在比硅谷银行更大的账面浮亏;一旦出现挤兑,随时会面对倒闭。

美国银行业能走出这次危机吗?

此前我在《美国银行倒闭危机的本质》一文中提及,这次危机可比照“次贷危机”,被称为“美债危机”。因为现在,哪家银行持有越多美债,就越容易出问题。这与美债的规模和美联储的激进加息政策密不可分,是导致美国银行业普遍面对流动性短缺的根源。在美联储及时推出针对银行持有债券的BTFP贴现计划后,这一导致危机的根源似乎已经被解除。

500

可是,美联储的BTFP贴现计划的本质,是向银行回收债券、释放流动性。这一计划如果总量受控,问题还不大。可它面对的恰恰是美国银行正手持巨量美债的问题。那么,美联储将要提供贴现的债券总量到底有多大?

别忘了,美联储为何要加息?是因为通货膨胀!而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这两届美国政府疯狂举债,加上美联储为应对疫情实施零利率和无限量化宽松政策,释放了巨量流动性。而这一巨量流动性中的一部分,被银行用于购买了美债。

500

公开数据显示,2020-2021年,仅美国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就猛增53%,达4.58万亿美元。此外还有MBS、市政债券等,如果这些都被银行拿来向美联储要求贴现,那就意味着在短期内将至少释放数万亿美元流动性。那通货膨胀还怎么控制?

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美债规模实在太大!已经令加息的影响超出想象,对贴现计划的影响,预计也一定会超出大家想象。

未来的新发美债卖给谁?

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联邦政府很快将触及31.4万亿美元的债务顶限。如果国会不允许上调这一顶限,联邦政府一旦出现违约,后果不堪设想。可就算国会允许调高债务顶限,允许联邦政府发新债,那么新发的国债又该让谁来买呢?

500

如今,外国央行都在减持美债。估计美国银行还会是未来认购国债的主力。这样一来,你就会看到一个奇葩现象:美国政府一边向银行发新债,美联储一边为银行手中的旧债贴现。这不等于政府一边发债印钞,一边又印钞收回自己发的债吗?这是在糊弄谁呢?这不会影响美元信誉,不会积累更大泡沫和危机吗?

这就是为什么业内人士判断,美国正处于贝尔斯登时刻,意指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而只是短暂平息,正在积累接下来更猛烈的爆发。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