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的精英之路,俨然就是亚洲崛起的个人版

【本文由“钢铁怀玉”推荐,来自《马凯硕:美国说起来有最“自由”的媒体,但我每次看时都感觉与世隔绝》评论区,标题为钢铁怀玉添加】

马凯硕的精英之路,俨然就是亚洲崛起的个人版。(摘自360百科)

他这个印度人生活在华人和马来人堆里,正是亚洲多样性的体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亚洲伦理道德的产物。他鼓吹亚洲价值观,与西方亲密接触,破除西方中心论,树立亚洲的自信心,正是亚洲崛起需要的思想启蒙。马凯硕的亚洲性也渗透在他的三本书里。

个人作品 :第一本《亚洲人会思考吗?》献给他伟大的母亲。有关亚洲兴衰的书,凡是有些影响的,多为西方人撰写。亚洲人的声音很弱,很小,不够有煽动性。结果,该书英文版1998年一现身,就得到基辛格、亨廷顿等人的重视和推荐,他本人被称为“亚洲的汤因比”。其实,马凯硕就是用富有哲理、华丽而煽动性的语言,论证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过去500年亚洲衰落了,今后500年,亚洲人将做出与西方人一样的贡献。

第二本书《走出纯真年代——重建美国与世界的信任》,献给帮助他了解美国社会的太太安妮。其实,这本书的产生还得感谢马凯硕不太成功的父亲。2002年5月31日,是马凯硕作为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担任安理会主席的最后一天,而他放弃了搞离别招待会,飞回新加坡,在病床前送父亲走过最后时光。这刺激马凯硕“把想要写的东西尽快写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在曼哈顿一座有6个卧室的世界顶级豪华套房里完成的。他以长期对美国的观察和理解,分析了全球对美国的迷恋和幻灭,认为美国在21世纪应善用力量,改善与世界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国、印度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亨廷顿说这本书应该成为美国人的必读书。马凯硕站在时代的高处,俯视西方,进而得出“亚洲崛起,西方衰落”的结论。这也是他献给家人的第三本书--《新亚洲半球:不可阻挡的全球权力东移》的主旨。这本书也只说了一件事,亚洲崛起将带来全球权力的转移,西方人显然还没有做好准备,现在是西方人要调整心态和行动的时候了。

这本书显示的对亚洲崛起的乐观,以及它对西方人优越心理的刺激,也许是英文著作里最强烈的。西方学者开始应战,显然,马凯硕是早就做好准备了。“西方的战略思维有个致命缺陷,”马凯硕一针见血,“他们自认为是问题的解决者,殊不知自己也是问题的制造者。”他不惮于为新论文命名《反对西方》(The Case Against the West)。毕竟,现实同语境的错位,对谁都没有好处。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