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赛凡这样坑蒙骗偷的企业,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大概率是活不下去的
【本文由“GTS”推荐,来自《郭帆都看不下去,众筹5600万的流浪地球周边为啥要偷工减料?》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西方七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差不多经历过这个坑蒙拐骗偷的淘汰过程,所有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美日德法精工型企业都经历很垃圾的过程,那些太辣鸡的就死掉了。
克虏伯二战和现在质量过硬的代名词吧,起初他们也是英国产品的拙劣模仿者,如果不是当时普鲁士工业太拉,克虏伯能不能再有机会翻身且活到现在真的难说。
赛凡这之后还能不能活下来已经很难说了,毕竟做了坑消费者、蒙版权方、骗大家情怀、偷工减料的事情。
前几天在南方某超级大都市调研一家专业做订制压铸模具设计兼制造企业,其专业性、专业能力没得说,但是在这个行业迅猛扩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缺陷:
1.设计评审过程粗糙、颗粒度大,一些细节被忽略;导致后续采购或者加工过程的零配件遗漏;原因就是创始人太强了,原来他们搞设计的时候很多技术细节不用强调、不用把评审流程规范的精细而严格,这些都是他们的“默会知识”,不需要强调,哥几个都是技术大拿自然就能做好,企业极速扩张、人员增加,这样做就不行了,因为后来参加进来的人没有那么强啊!那些技术大拿习以为常的“默会知识”对于后来者就是需要学习的“复杂知识”。
2.采购管理由于设计评审过程颗粒度大,导致后续加工制造、特别是某些零件的采购不能按照客户要求按时进场或者不符合客户要求(通常是材质、色标问题),结果导致后续出货超期、延期,引起客户抱怨。
3.由于上述原因(创始者们太强、太能干,基本不会误事),导致制造加工计划排期理想化,没有把这个过程的异常裕余考虑进去,排期太紧(计划排期是按照出货时间点做的倒排计划,这一点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前期很多技术细节没有精细梳理,就会导致后续异常难以应对,创始者们太强了,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周全考虑、过程遇到异常调整能力也特别强,,也因此他们没有把这些细节放入“评审环节”;不那么强的后来者做不到创始者们那样,制造加工一旦遇到问题,就肯定延期。
3.开发设计的评审管理、过程沟通管理、加工制造的计划管理、内外部的供应链管理,包括极速扩张过程中的人员知识、技术、技能的教育培训这些都存在问题。
4.企业现场的“物流设计”、“物流管理”、“设备TPM管理”…
😹总之很多问题…我们还在持续地进步中,问题总会有的,发展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如赛凡这样坑蒙骗偷的企业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大概率是活不下去的。
问题与问题的性质是不同的,走在正确道路上的问题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社会也存在容错空间;走歪道的,那就不是技术性问题了,而是选择性问题,不可原谅!
我们的国家、社会已经度过了那个泥沙俱下、狂飙突进的混乱经济社会发展期,现在与未来,只有高质量的发展和高质量的企业发展态度才能活下去、活得好,骗子一直有,但骗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特别是在工业制造业领域。